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回复: 0

适合内地宝宝体质的第一款香港保险:太平洋世代鑫享,真能闭眼入

[复制链接]

935

主题

935

帖子

28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1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万人民币,5年交,一个30岁的内地妈妈,想为孩子存一笔长大基金。

放在内地,刚出的新分红险,第30年到手240万,听着还行。

可你要是选了香港的太平洋世代鑫享,同样是第30年,光是保正能拿的钱,就到289万——整整多出近50万。

如果算上分红预期?直接飙到608万,比内地高出200多万。

你说,这种差距,还只是“听着还行”那么简单的事吗?

但问题来了—— 这数字是不是太漂亮了点? 真有这么稳? 背后有没有坑?太平洋人寿在香港卖的产品,和你在内地买的太平洋,真是一回事吗? 它家分红真能年年100%兑现? 我最近被客户问麻了,十几个微信弹窗都在刷同一个问题:“希希,这产品能不能冲?”

我来给你扒点公开查不到、销售不会说、但决定你钱袋子安危的关键信息。
一、数据亮眼,但你得先看懂“谁的2%”

先亮数据:
保单年度实际年龄世代鑫享(保正)内地新分红险(保正)
53581.7万160.8万
1040180万179.8万
2050241.2万207.9万
3060289.9万240.5万

可以看到,前9年,内地产品是碾压式领先,因为内地固收类产品前期现金价值拉得高,适合短期退保或急用钱的人。

但从第10年开始,世代鑫享反超,之后一路拉开差距。

关键点来了: 它的保正部分复利达2%,而内地那款产品,保正IRR只有1.37%。

别小看这0.63%的差距,滚30年,就是近50万的落差。

而如果你看预期收溢,差距更吓人:
保单年度世代鑫享(预期)内地产品(预期)差额
10218.3万208.9万+9.4万
20376.6万291.7万+84.9万
30608.9万407.2万+201.7万

这还只是人民币计价保单。 如果换美元投保,预期复利能上到5.1%,比人民币版本还高0.1个百分点。

听上去是不是心动了?

但我要告诉你:数字再好看,也得看这笔钱到底是谁在管、怎么管、能不能拿回来。
二、股东是“上海国资委”?听着稳,但真相更复杂

先看这张股权图:



OCR识别后的结构大概是这样:
    上海市国资委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8.82% ├── 华宝投资有限公司:13.35% ├──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14.05% ├──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6.34% │   └── 中国太保 ├── 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87%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82% └── 其他:29.75%

表面上看,背后是上海国资委,国家队坐镇,听着很稳。

可实际呢?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8.82%。

这是谁?

这是香港交易所的中央结算系统,简单说,就是所有外资机构买A股、H股谷票时,统一挂在它名下的“通道公司”。

也就是说,这28.82%的股份,根本不是某个实体国资在持股,而是全球外资散户+机构的集合持股。

真正的“国资纯血”部分: 申能集团(14.05%)、华宝投资(13.35%)、上海国资经营(6.34%)、海烟投资(4.87%)——加起来不到40%。

剩下的,是中国证券金融(国家队平准基金)+其他流通股。

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一家“纯国资”保险公司,而是一家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你要是冲着“上海国资委100%控股”去买,那就有误解了。

希希有话说: 我在给客户做方案时,常遇到一种错觉——“名字带‘太平洋’,又是内地巨头,那香港的肯定也一样稳”。 错。香港太平洋人寿,是太平洋保险集团在港的全资子公司,但它在港独立运营,投资策略、分红政策、风控标准,完全按香港市场走。

内地的“三地上市”光环,照不到香港保单头上。
三、分红实现率100%?先看它保的是哪一年

官方数据摆在这:
产品名称红利类别第1个保单年分红实现率
世代鑫享增额终身寿险计划周年红利第1年100%
金满意足多元货币保险计划周年红利第1年100%
爱相传终身人寿保险计划终期红利第2年100%
颐养天年延期年金计划(终身)终期红利第2年100%

乍一看,全100%,稳如老狗。

但注意:这些数据都是“第一年”或“第二年”的实现率。

而分红险最危险的,从来不是第一年。 是第5年、第10年、第15年,市场一震荡,红利就缩水。

你去看友邦、保诚那些老牌公司,它们敢公布过去10年、20年的分红实现率报告,是因为有底气。

而世代鑫享2023年才上市,到现在才两年。 你让我信它未来30年都能100%兑现?时间太短,样本太少,说服力不够。

希希有话说: 我们曾遇到一位客户,在2018年买了某港险产品,当时宣传“长期预期6%”,结果2020-2022年连续三年分红打折,第5年累计实现率只有72%。 他来找我问:“不是说分红实现率都90%以上吗?”

我说: “那是友邦、宏利这些老牌公司的数据,不是所有公司都一样。”

所以,别拿“第一年100%”当铁律。 要看长期能力,得等它熬过一轮经济周期再说。
四、投资策略“保守”?是优势,也是隐患

官方说:固收类资产占比50%-100%,主投高评级政府与企业债券。

听上去很稳,不像某些公司一把梭哈谷票、房地产。

但问题是:固收占比越高,长期回报上限就越低。

你牺牲的是收溢弹性,换来的是一份“看起来更安全”的保底。

可问题是—— 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从来不是“保底”,而是非保正红利的爆发力。

拿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来说,30年IRR做到6.31%,靠的是资产组合的多样性与长期复利滚动。

而世代鑫享预期复利5%,已经明显低于市场第一梯队的6.5%。

你要是图高增长,它拼不过; 你要是图极致安全,它又不如立桥智选储蓄保这类短期固定收溢产品来得干脆。

它卡在中间——比内地产品强,但比顶级港险弱。

希希有话说: 我最近被问最多的一句话是:“它是不是最适合内地宝宝的第一款港险?”

我的回答是:它确实更贴近内地人的风险偏好——喜欢保底、讨厌波动、信“国企背景”。 但从长期财富增值角度看,它更像是“过渡性选择”,而不是“终极答案”。
五、同类产品对比:它赢在哪?输在哪?

我把市场上主流产品拉了个表,帮你横向比一比:
产品保正IRR预期IRR(30年)分红实现率特色功能潜在风险
太平洋世代鑫享2.0%5.0%第1年100%国企背景、高保底历史短、长期能力未知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0.8%6.31%近10年超90%提领强、归原红利前10年较慢
友邦环宇盈活0.5%6.50%多币种、无限换人分红策略偏进攻
万通富饶千秋0.5%6.00%稳定可转年金、超快换人股东敏感,圈内避谈
宏利宏挚传承1.0%6.00%稳定6年回本快复归红利有猫腻
周大福匠心传承20.5%6.50%提领灵活母公司近期风波
安盛尊尚盈家II0.5%6.50%稳健9币种、全球化投连险曾爆雷
中国人寿傲珑盛世1.0%6.50%央企背景条款极复杂
忠意启航创富0.5%6.50%前高后低多币种、红利锁后期收溢掉档

从表里你能看出什么?

世代鑫享唯一的决对优势:保正收溢高。2%的保底复利,吊打全场。

但其他维度—— 长期预期收溢、分红实现历史、提领灵活性、功能丰富度——它都不是第一。

它更像一个“为内地人量身定制的心理安慰型产品”。

你怕亏,它给你保底; 你信国企,它给你股东背书; 你看不懂太复杂的东西,它结构简单。

但它不适合追求高增长、高提领、长期财富跃迁的人。
六、隐形坑点:分红锁定、提领规则、货币风险

再聊点销售不会主动告诉你的细节:
1. 分红锁定机制有陷阱

世代鑫享支持“分红锁定”,听起来是好事——可以把非保正红利转成保正现金价值。

但注意:一旦锁定,就不能撤销。 而且锁定后的金额,不再参与后续投资增值。

你要是提前锁定,等于放弃了复利滚动的机会。

很多客户图安心,40岁就把红利全锁了,结果到60岁发现,别人账户翻倍,自己原地踏步。
2. 提领规则不够灵活

相比友邦环宇盈活、永明万年青这类支持“无限提领+零惩罚”的产品,世代鑫享的提领机制相对保守。

一旦开始提领,剩余现金价值的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

你要是计划孩子30岁拿一笔钱留学,40岁再拿一笔创业,它的灵活性就不够用了。
3. 美元保单有汇率风险

虽然美元版本预期收溢更高(5.1%),但你得考虑:
    未来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孩子是否一定在国外花美元换汇成本、资金出境难度

别忘了,2016年人民币贬值时,多少人庆幸自己拿了人民币保单; 2023年美元强势,又有人后悔没早点换。

货币选择,本质是赌国运。
七、客户真实案例:为什么有人后悔买了它?

我们曾服务一位深圳妈妈,孩子2岁,预算100万,想做教育金+婚嫁金规划。

她最初被“2%保正收溢”吸引,差点下单世代鑫享。

但我们给她做了对比方案:
    方案A:世代鑫享,30年到手约840万(预期)方案B: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30年到手约1120万(按6.31%IRR)

差距近300万。

更关键的是: 永明支持“归原红利”,提领后剩余价值还能继续滚; 而世代鑫享一旦提领,增值引擎就弱了。

她最后选了永明。

半年后她告诉我:“幸亏没闭眼入,我闺蜜买了世代鑫享,后来发现隔壁买的友邦,第15年现金价值已经高出20%。”
八、希希的私藏推荐:有一款产品,比它猛多了

其实,文章里提到的这些产品,收溢率都不是全港蕞高。

我们保智库内部有一款独家合作产品——国寿海外新款储蓄险。

它9月15日刚上线,表现一骑绝尘:
    9年时间,资金可实现年化单利10.5%复利虽没写明,但按推算,中短期IRR碾压全港主流产品支持多币种、无限换人、灵活提领背靠国寿海外——央企出海旗舰,资本实力雄厚

但它不直接对公众销售,门槛也高:
    原门槛200万港币,现略降,但仍在100万港币起额度稀缺,要抢需验资,审核严格

而且,小额保单几乎没额度,普通经纪人根本拿不到。

这是我们保智库凭借多年合作才拿到的内部配额。

它的缺点也明显:
    是短期分红险,不适合超长期持有高回报依赖中短期市场表现,波动风险略高

所以,如果你预算紧张,我还是推荐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或友邦环宇盈活这类主流爆款。

但如果你有100万以上资金,追求中短期高增长,这款国寿海外产品,值得你来聊聊。
九、最后说点掏心话

你现在搜“适合内地宝宝体质的第一款香港保险:太平洋世代鑫享”,满屏都是夸它的。

说它保底高、安全、国企背景、适合新手。

但没人告诉你:
    它的历史太短,长期分红能力未经考验它的结构偏保守,不适合追求高增长的家庭它的“国家队”光环,其实是混合所有制它的提领和锁定机制,暗藏灵活性陷阱

你找的不是一款“听起来安全”的产品, 而是未来30年能真正让孩子拿到手的钱。

所以,别被“第一款”这种说法带偏。第一款,不等于最适合的那一款。
十、真正重要的事:买港险,别只看一款

我见过太多客户,被某款产品的某个亮点吸引,就决定all in。

结果几年后发现:
    分红没兑现提领受限汇率踩坑公司爆出股东变动

港险不是内地保险,它没有“刚兑”。

你得看: ✅ 分红实现历史 ✅ 公司股东背景与市场口碑 ✅ 投资策略透明度 ✅ 提领与传承功能 ✅ 经纪人专业度

别指望一份保险解决所有问题。聪明的做法是:
    用一款高保底产品做“压舱石”(比如世代鑫享)搭配一款高增长产品做“增长引擎”(比如永明、友邦)再配一款灵活提领产品做“现金流工具”

组合出击,才能穿越周期。

如果你觉得:
    市面信息太碎片数据看不懂不知道哪款真适合你家孩子

不妨找我们做个半小时免费咨询。 我们不卖课、不拉群、不推产品, 只帮你: ???? 理清需求 ???? 对比真实收溢 ⚠️ 揭露潜在风险

毕竟,孩子的人生,不该由一份“听起来不错”的保险决定。

你得知道, **哪些数字是真的, 哪些故事是包装的,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4 21:53 , Processed in 0.040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