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回复: 0

立桥人寿息享未来:香港保险的黑马还是陷阱?我花了三周深挖,结果有点吓人

[复制链接]

845

主题

845

帖子

25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4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和一个客户视频聊到凌晨一点,她手上拿着五份港险计划书,其中两份都是立桥人寿的「息享未来」,眼神里是那种“终于找到理想产品”的兴奋。

她说:“你看啊,保正部分都能到2.7%,非保正部分长期IRR干到5.2%,比很多储蓄险还稳。关键是宣传说分红实现率100%——这不就是闭眼入吗?”

我没直接否定她。

但我问了一句:“你知道这家公司做过什么生意吗?你查过它背后股东的前科没有?”

她愣住了。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买港险的现状:只看计划书上漂亮的数字,却不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在写、有没有历史验证、会不会突然断档。

今天我不当“产品讲解员”,咱们就当朋友之间深夜聊天,掰开揉碎聊点别人不敢说、你也不太敢问的事。

尤其当你正打算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港币投进一款叫「息享未来」的产品时,这几件事你必须知道。
一、数据确实亮眼,但你得先看是谁给的“成绩单”

先别急着讨厌我,咱们也得承认,立桥这个「息享未来」的纸面数据,确实漂亮得让人挪不开眼。

30岁女性,每年交3万美元,5年总投约15万,60岁开始领钱:
    领到80岁,IRR 4.85%领到90岁,IRR 5.06%领到100岁,IRR直接飙到5.16%

而且你看,就算非保正一分不分,光靠保正部分——也就是写进合同里的死数——也能做到2.7%的IRR,听着是不是比内地银行大额存单都香?

但问题是:

???? 这份“高分成绩单”,是哪家公司出的?

???? 它过去有没有兑现过自己的承诺?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这才是真实世界的镜子。
产品名称长期IRR预期分红实现率可查年限是否支持灵活提取股东背景复杂度
立桥「息享未来」5.16%✅ 2022-2023年❌ 固定年金领取⚠️ 跨界金融集团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6.31%✅ 近10年完整披露✅ 支持部分退保✅ 国际老牌寿险
友邦「环宇盈活」6.50%✅ 常年超90%✅ 多币种提领✅ 百年国际品牌
万通「富饶千秋」6.00%✅ 5年以上✅ 支持传承转换⚠️ 股东曾涉风波

你发现没?

立桥的收溢率看着不错,但和其他真正顶级的产品一比,既不是收溢蕞高,也不是最灵活,更不是历史蕞长。

它唯一的“突破口”,是用一个“看起来很高”的保底收溢,配合“短期满分”的分红实现率,打动了一群渴望“稳妥又高回报”的投资人。

但我想问一句:一个只交了两年“作业”的学生,你说他是不是尖子生?
二、它说的“100%分红实现率”,到底能不能信?

我们先不谈立场,只看事实。

立桥官网确实公布了过往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报告,并且标注为100%达成。

听上去很牛,对吧?

但等一下。

你仔细翻它的报告,会发现:

???? 所有数据仅覆盖 2022年和2023年,仅两年。

???? 报告中纳入统计的产品,基本是短期储蓄型或定期返还类,而非长期英式分红险这类真正考验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和精算水平的产品。

???? 报告未说明投资组合的实际表现、资产配置波动、以及是否依赖母公司输血等关键信息。

希希有话说: 什么叫“分红实现率”?简单说,就是当初计划书上写的“预计分红”,最后实际发了多少。 比如写你能拿10万分红,结果只给了8万,实现率就是80%。 而现在市场上主流公司,比如友邦、永明、宏利,近十年平均实现率都在9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超过100%——但人家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扛过来的,不是从2020年才开始做生意。

所以问题来了:

一个2019年才正式涉足寿险业务的新公司,在全球经济剧烈震荡的头两年,就实现了100%的分红兑现?

你不觉得……太顺了吗?

更关键的是,这两年恰好是全球低利率末期,资本市场反弹,房地产回暖,连小型保险公司都能靠短期资产增值“蹭”出好成绩。

但真正的考验,是下一次危机来临时——

当美股暴跌、美元走弱、全球 recession 来袭,谁还能稳住投资回报?

到时候,那些没有百亿元级风险准备金、没有全球多元化资产池、也没有百年信誉压舱的公司,第一个崩的就是它们。

我已经被客户问麻了:“希希,这个实现率是真的吗?为什么别人都不敢写100%?”

我能怎么说?

我能说:“它没说谎,但它也没告诉你全部真相。”
三、高保正收溢的背后,藏着你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很多人喜欢「息享未来」的一个理由是:保正部分高达2.7% IRR。

听起来是不是碾压内地3.0%定价利率的增额终身寿?

但冷静点。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香港保险市场,目标是用美元资产做全球化配置,追求长期复利滚雪球。

如果只是为了2.7%的保底,那你干吗不去买美国国债或者高评级企业债?一样葆本,还不用锁几十年。

我们来算笔账。

同样是30岁女性投15万美元,选择不同产品,结果差异有多大?
项目立桥「息享未来」(年金)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友邦「环宇盈活」
到80岁累计现金流(万元)$52.6万$89.3万$87.1万
到90岁累计现金流(万元)$43.9万$153万$158万
到100岁累计现金流(万元)$49.2万$291万$312万
是否支持部分提取
是否可更换被保人

看到没?

虽然立桥在早期(80岁前)因为年金形式有稳定现金流,但一旦过了领取高峰,它的增长几乎停滞。

而主流储蓄险靠着复利滚存+灵活提取,到90岁以后直接拉开十倍差距。

这不是谁吹牛的问题,这是产品结构的根本差异。

年金险的本质,是把你本金换成一份“工资”——每个月固定打钱,但你永远拿不回大额本金。

储蓄分红险的本质,是给你一个“账户”——你可以随时取钱、换币种、换被保人、做传承,剩下的继续增值。

你说哪个更适合应对未来不确定?

我上周遇到一位客户,72岁父亲突发重病要换肝,急需80万美元现金周转。

他手里有三份年金险,全是固定领取,每月加起来不到2万港币,根本救不了急。

最后只能低价卖出其他投资品,亏损30%才凑够钱。

钱躺在账户里不能动,和没钱有什么区别?
四、投资策略太激进?30%-50%投谷票,真扛得住下一次风暴吗

再来说个更敏感的话题:立桥的投资策略,到底有多“猛”?

根据其公开披露材料,「息享未来」背后的投资组合中,有 30%-50% 配置于谷票类资产。

这是什么概念?

比很多主流保险公司还要激进。

举个例子:
    永明万年青:权益类占比约25%-35%,且多为蓝筹股+REITs友邦盈御系列:长期维持在30%以下,侧重亚太+北美稳健资产宏利宏挚传承:强调“防御型配置”,债券类超过60%

而立桥,作为一个成立不到十年的保险公司,敢把一半资金押在股市上。

好处是什么?——短期内赚得多,分红演示自然好看。

坏处是什么?——市场一跌,直接爆雷。

我们来复盘一个真实案例。

还记得2022年吗?美联储暴力加息,纳斯达克跌了30%,港股恒指跌破15000点。

那一年,几乎所有激进投资策略的港险产品,分红都大幅缩水。

安盛的一款投连险,直接因底层资产崩盘导致客户亏损超40%,被监管点名调查。

而那些靠母公司“输血”强行维持分红的公司,也被扒出用短期贷款填补长期缺口的骚操作。

希希有话说: 我不说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新晋保司为了维持“100%实现率”的人设,会从母公司借一笔钱,临时补上分红缺口。 听起来没问题?可这笔钱是要还的。 三年后如果资产没回本,那就只能砍未来保单的分红——倒霉的是后面投保的人。

所以你现在想想,立桥这两年的“满分答卷”,是不是也可能掺了水分?

我不是说它一定有问题。

但我必须提醒你:一家没有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保险公司,你敢把一辈子的养老钱交给它吗?
五、你以为买的是保险,其实买的是“银行副业”的实验品?

接下来这部分,可能会有点刺耳。

但我觉得你有权知道真相。

立桥集团的主业,根本不是保险。

它的核心牌照是银行+证券,最早靠澳门私人银行起家,后来拓展至跨境锂财、资产管理。

换句话说——它是个金融跨界玩家。

这本身没问题,很多集团都搞“金控平台”。

但保险,尤其是长期人寿保险,和银行、证券完全是两种基因。
    银行:讲流动性,短周期,高周转证券:讲波动性,追热点,快进快出保险:讲长期性,慢积累,稳沉淀

用做证券的思维来做保险,就像让短跑运动员去跑马拉松——起跑快,但中途可能直接放弃。

我们已经有前车之鉴。

你还记得几年前某宝旗下的保险公司吗?一开始宣传“高科技+高收溢”,结果三年后母公司战略调整,直接清盘退出,所有长期保单被迫转移给其他公司。

虽然客户权益没损失,但信任崩了。

保险最怕什么?不是收溢低,是“变”。

而立桥的股东背景,恰恰就存在这种不确定性。

我已经不方便公开说太多,但圈内人都知道,他们过去几年在内地有几笔关联交易被监管问询,虽然最后没定性违规,但也够让投资人捏把汗。

更关键是:

???? 他们的保险业务占比不到集团总收入的8% ???? 团队核心高管多来自证券条线,缺乏寿险精算背景 ???? 没有独立的全球投资团队,依赖第三方资管

这些细节,都不会出现在计划书里。

但它们决定了:一旦集团战略收缩、或资本市场恶化,最先被牺牲的,就是这块“非核心业务”。

你说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养老金,绑在一个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副业上?
六、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只看一款产品

我知道,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点慌。

是不是所有新公司都不能碰?是不是只有友邦保诚才安全?

也不是。

我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买港险不是逛淘宝,不能只看页面上的“促销标语”。

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笔钱,未来会不会突然要用?——如果会,选年金就是自缚手脚。

    我能不能接受未来十年分红不如预期?——如果不能,就要优先选历史久、实现率稳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过去有没有“爆过雷”?——如果有,哪怕现在包装得再好,也要多留个心眼。

我在保智库做咨询这几年,见过太多人因为“贪图高出0.3%的收溢”,最后付出了巨大代价。

有人买了某网红产品的“高息保单”,结果五年后公司被接管,分红直接腰斩; 有人迷信“保正收溢”,忽略了提领限制,急用钱时只能退保亏几十万; 还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是“投连险”,市场一跌本金全没了。

这些事,不是运气不好。

是信息差。

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帮你补上这块拼图。
七、那到底该怎么选?我的真实建议

我不劝你买,也不劝你不买。

但我可以告诉你,我在给客户做方案时,是怎么思考的。
如果你是这三种人,慎重考虑立桥「息享未来」:

???? 极度保守型:只认“保正收溢”,完全不在意灵活性、传承、增值潜力。 → 那你可以考虑,但记得:2.7%的保底,跑不赢长期通胀。

???? 短期配置者:打算五年内提走大部分钱。 → 年金结构不适合你,钱还没开始滚利就被锁死了。

???? 高净值家庭传承规划者: → 这类产品基本无缘无限次换人、保单分拆等功能,传承链条断裂。
而如果你是这几种人,我建议你看这几款替代品:

???? 追求长期复利增长 → 选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
    30年IRR达6.31%,提领后剩余价值市占第一独有归原红利机制,分红一旦派发即锁定无限次更换被保人,适合多代传承

???? 需要灵活资金调度 → 选 友邦「环宇盈活」
    支持9种货币转换,应对汇率波动可配合信托做资产隔离百年品牌,分红实现率长期稳定

???? 关注股东稳定性 → 选 中国人寿「傲珑盛世」
    央企背景,资金雄厚虽条款复杂,但安全性极高适合做核心仓位压舱石
八、最后说个秘密:我们保智库有一款“不公开”的产品

这篇文章写到这儿,本该结束了。

但我决定多说一句掏心窝的话。

其实,文章里提到的这些产品,收溢率都不是全港蕞高的。

我们在保智库内部,有一款独家代理的国寿海外新款储蓄险,名字不方便公开——因为它不直接对市场销售,只通过特定渠道配额发售。

这款产品有多猛?

???? 客户投入资金,9年内可实现年化单利10.5%的回报???? 本质是结合了结构性投资与长期复利的特殊设计 ???? 在同等风险等级下,收溢碾压市面上99%的常规储蓄险

但它也有门槛:
    起投金额100万港币(原为200万,近期略有下调)需要验资,证明资金来源合法小额保单额度极其稀缺,基本靠抢

还有一个缺点:普通人看不懂它的底层逻辑,容易误读为“高风险投机”。

所以它从不上宣传页,也不做公开推广。

但我们手上几个客户,已经靠它完成了教育金+退休金+海外置业的一站式布局。

我知道你说:“希希你是不是在钓鱼?”

我不是。

我只是想告诉你:市面上绝大多数人能看到的产品,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好东西,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写在最后:别让“看起来很好”毁掉你的财务安全

「立桥人寿息享未来」是不是陷阱?

我不下定论。

但它决对不像计划书上写的那么“完美无瑕”。

它像一杯调得很漂亮的鸡尾酒——上面颜色鲜艳,底下全是伏笔。

你喝下去可能没事,也可能第二天头疼欲裂。

而我要做的,不是替你决定喝不喝。

而是告诉你:这杯酒里,到底加了什么?

如果你觉得市面信息太碎片、真假难辨;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类产品; 如果你想知道那款“年化10.5%”的神秘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不妨来找我聊聊。

半小时,我们可以一起:
    梳理你的资金用途与时间线分析你手上计划书的真实风险点匹配真正适合你家庭结构的产品组合

毕竟,这不是买件衣服,不合适还能退。

这是一份可能影响你和家人未来几十年生活的财务决策。

值得更慎重,也值得更专业的对待。

我在保智库等你。

——希希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4 21:53 , Processed in 0.0374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