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复: 0

东哥进军香港保险,马爸爸早已布局!互联网巨头争抢保险市场背后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860

帖子

2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38号,曾经的"中国恒大中心"已换上"万通保险中心"标志,而这背后,正是马爸爸旗下云锋金融打造的保险桥头堡。

东哥旗下公司"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近日正式获得香港保险经纪牌照。与此同时,东哥正在香港以百万年薪招兵买马,组建保险团队。

而马爸爸早在2018年就通过云锋金融收购了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近期因其办公大楼更名再度引发关注。

作为在香港保险市场深耕十年的保险人,我亲眼目睹了一波波浪潮涌动,但互联网巨头如此密集地布局香港保险市场,确实预示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牌照背后的较量


十月初,当香港保监局公布新一批获牌机构时,圈内人的微信群就炸开了锅。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这家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公司,不仅拿到了保险经纪牌照,还火速更名为"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

更让人嗅到火药味的是,东哥早在牌照正式获批前,就已经开始在香港招兵买马。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他们开出的条件——百万年薪起步,要求却一点都不含糊:必须持有香港本地保险牌照,熟悉各类保险产品,还得有服务高净值客户的实战经验。

有个猎头朋友跟我说,京东要找的合规负责人,必须是在香港保险经纪公司摸爬滚打8年以上的老手。这种要求,摆明了是要找能立即上手干活的人,可见东哥的急迫心情。

与此同时,马爸爸在香港的布局也丝毫不含糊。2018年那笔收购,当时很多人没看懂,现在回头看,简直是神来之笔~万通保险在香港市场深耕多年,按定期保费收入算,稳稳排在寿险市场前十,这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位置。
    为什么都盯上香港保险?


上周我约了个内地客户在中环的咖啡馆见面,她是专门从上海飞过来买储蓄险的。像她这样的客户,今年我见了不下30个 (清一色都是高认知的人群)

香港保监局刚刚出炉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新造保单保费17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这个数字背后,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越来越强烈的认可。

我记得十年前刚开始做这行时,很多内地客户来买保险,最关心的是"靠不靠谱"。现在他们问的是"收益率多少"、"能不能匹配我的资产配置"。这种转变,反映了香港保险在内地客户心中地位的提升。

2024年,内地访客贡献了628亿港元的新单保费,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新高。这个市场,就像一块吸铁石,吸引着各路资金和玩家,有需求自然市场就开始热闹了
    互联网大佬的算盘


东哥这次进军香港保险,不可能是一时兴起~说不定内部早早就规划好了这个一步

说到底,东哥看中的不仅仅是卖保险那点佣金,更是保险业务与京东现有生态的协同效应。想象一下,未来你在京东购物,可能就会收到适合你的保险产品推荐;你在香港买了保险,可能还能享受到京东物流提供的相关服务 (主打大数据相关关联的推送机制)

这种"零售-物流-金融"的闭环,才是东哥真正想要打造的。

马爸爸那边玩得更是炉火纯青,万通保险依托阿里生态,正在尝试把保险服务嵌入到整个生活场景中,从健康管理到财富规划,保险不再是你需要特意去买的商品,而是自然而然出现在你生活中的服务。
    群雄逐鹿的香港保险市场


现在的香港保险市场,用"群雄逐鹿"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除了东哥和马爸爸,腾讯、平安这些大佬也都在暗中发力。

我上个月参加一个行业论坛,也听到关于 腾讯通过微众银行在香港悄悄布局,已经推出了好几款针对内地客群的跨境保险产品,今年3月腾讯旗下的赋诚再保险也拿到了香港的长期保险牌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香港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已经达到83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 这个增速,在过去的香港市场上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市场也不是那么好混的~以汇丰保险这样的老牌机构依然强势,2025年上半年新造保单保费超过300亿元,国际巨头如保诚、友邦更是深耕多年客户基础牢固。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巨头进军香港保险,面临的挑战其实不少

【合规问题】

香港的保险监管之严格,想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出了名的~我认识的一个资深保险人,被东哥以翻倍的薪水挖走,就是因为香港市场的合规门槛太高。

【其次是人才问题】既懂互联网又懂保险还能适应香港市场的人才,在整个行业都是稀缺资源, 我现在团队的几个90后最近都收到了猎头电话,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诱人。

【产品同质化问题】香港保险市场发展那么多年,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已经相当丰富,新入局者要想做出差异化 并不容易;上周我对比了几家公司的储蓄险产品,发现无论是收益率还是保障范围,都越来越接近~

不过话说回来,互联网巨头最擅长的就是打破常规,他们带来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精准营销手段,说不定真能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一些新气象(这个也是我们期待的有机会)

前几天,我陪一个客户去万通保险中心签约,看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的的景象,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

未来几年,香港的保险市场一定会更加精彩~~东哥带来的大数据精准营销,马爸爸打造的生态化服务,都在重新定义保险的价值~

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保险本质上不是一纸合同,而是一种信任和承诺。

互联网巨头们能否把这种信任和承诺用科技的方式更好地传递,我们拭目以待。毕竟,在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好戏才刚刚开场。

有需要了解更多的可以联系我,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已经做好横向对比可以按照每个人目标和要求给出最中肯的建议~


内容仅供个人观点参考,数据源于网络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31 08:00 , Processed in 0.0365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