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回复: 0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大起底:重疾险、医疗险、储蓄险全方位对比!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790

帖子

23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0
发表于 2025-9-11 05: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馨提示因微信对公众号推荐顺序改版,不对公众号进行星标的话,亲爱的读者可能很久都收不到瑔石家办的更新推送,文章封面也看不到。所以,重要的话说三遍:星标、星标、星标!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瑔石家办···→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与个人需求相匹配,二者并非“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而是需要“量体裁衣”来选择。
我们可从重疾险、医疗险、储蓄险这三大类保险入手,深入剖析香港与内地保险之间的差异。

01

重疾险

重疾险,说直白点,就是“满足合同约定的疾病时直接赔付保额”。

但它的核心不是治病,而是“弥补收入损失”——比如你得了癌症,3年没法工作,这3年的房贷、娃学费、全家生活费,全靠它撑着。

那香港和内地重疾险,到底咋选?我们先来看它们的差异。
①保额增长:香港重疾险是“会变大的钱包”,内地是“固定存钱罐”

香港重疾险的保额能够实现复利增长,年化收益率大约在3%-4%左右。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购买了100万的保额,30年后,这个保额有可能会增长到200万甚至更多。这是因为香港的保险公司会将你缴纳的保费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比如投资美股、美债等。
通过这种方式,保险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会以增加保额和现金价值的形式返还给你,从而使保额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长。
相比之下,内地的重疾险大部分都是“固定保额”。也就是说,如果你购买了50万的保额,30年后,保额仍然是50万。
这是因为内地的保险公司只能在境内进行投资,例如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等,这些投资的收益相对较低,导致其投资属性相对较弱。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导致巨大的差距。
我们来看个例子????,一个30岁小姐姐,选择内地和香港的重疾险。

保费都差不多,一开始的保额也差不多。



但整个过程中,内地重疾险的保额不会变化,香港重疾险,却随着时间增长。

到60岁的时候,重疾赔付额增加到8.7万美金,80岁达到17.5万美金。



而且由于是保终身,带身故,所以即使发生意外猝死,或者自然身故,到时候家人也能拿到这笔钱。

当然,对于本人来说,如果一直不生病,我也可以当做养老金来用。

比如到70岁,退保可以退8.4万美金,80岁能退15.2万美金,真的很爽。

所以对比下来你会发现,香港重疾险的杠杆会更高,也就是更便宜。

而且功能也会更多,在转移疾病风险的时候,顺便也存了钱。
②疾病定义:尺度有些许差别

重疾险最容易踩的坑是“以为生病就能赔,结果不符合合同定义”。
在大部分疾病上,香港和内地的重疾险定义基本一致,但部分疾病存在差异。比如中风,内地重疾险要求“确诊180天后仍有后遗症,如语言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生活”;
而香港重疾险要求更宽松,只要“中风持续24小时,且4周内有症状”即可赔付。



(内地重疾险)



(香港重疾险)

之所以有这个差异,是因为香港医疗水平更先进,能更早发现病情,所以定义更宽松。

③保障范围:香港“多次赔付王者”,内地“中症更优”

香港部分重疾险的分组多次赔付可以高达10次。

内地重疾险大部分是“单次或有限多次赔付”。

不过,其实赔付次数这个,太多也没有太大意义。

但在疾病这块,内地重疾险的轻中症确实有优势,香港重疾险通常是只有轻症,没有中症。而且内地重疾险有轻中症豁免,可以直接免交后续的保费。
④理赔范围和便利程度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内地,那么内地重疾险的理赔显然更为便捷。
在提交理赔资料且审核无误后,理赔款通常会在几天内直接打入你的内地银行卡账户。相比之下,香港重疾险的理赔款会先划入你的香港账户,或者以香港银行开具的现金支票形式出现,之后需要通过汇款将资金转回内地。
然而,如果你经常出国旅游,甚至有移民计划,香港重疾险的优势便会凸显。香港重疾险支持全球理赔,你在境外旅行期间若不幸罹患重疾,仅需提供当地医院的确诊证明即可完成理赔。
而内地重疾险大多不支持境外理赔,仅少数保险公司接受英文病历作为理赔依据。
总结来说,如果你追求的是便利性,或者预算有限,建议优先选择内地重疾险。
毕竟,购买香港保险需要专门前往香港、办理香港银行卡以及进行货币兑换等,这些都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但如果你期望获得更高的杠杆效应、更全面的保障,并希望应对未来可能的医疗通胀,香港重疾险或许更适合你。
当然,二者并非相互排斥,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搭配配置。

02

医疗险

医疗险,简单说就是“报销看病钱的”。

内地和香港的医疗险,差异还是蛮大的——内地是“灵活但不够稳定”,香港是“稳定但用起来麻烦”。

内地医疗险的选择很多,很完善。



尤其是现在广为人知的百万医疗险,几乎是每个保险方案的必备选项。

每年只需花费几百元(300-800元),就能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医疗费用,保额从200万起,足以覆盖重大疾病的住院费用(例如癌症治疗)。

不过,由于香港的公立医疗福利比内地要好很多,香港的商业医疗保险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医疗险上。

所以,我们重点来比较一下中高端医疗险的差异。目前内地的中高端医疗险,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方便,覆盖的医院可以直付,看病就医无需携带现金,只需报出自己的客户号即可。

但由于金融监管局的限制,中高端医疗险目前大多是一年期产品,只有少部分中端医疗险能够保证续保,最长的续保期限为20年。

这在稳定性上让很多人感到担忧。而香港中高端医疗险则恰恰相反。

在内地使用时,由于外汇限制,无法实现直付,这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中高端医疗险的部分优势。

但香港高端医疗险的优势在于,有支持保证续保终身的产品。

这意味着,即使未来得了重病,已经理赔了很多钱,仍然可以继续续保,不用担心续保的稳定性



对于医疗险的选择,探长的意见是:

医疗险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险种,优先考虑便捷性,所以如果你是一直在内地生活,我会比较建议选内地医疗险。

当然,如果你经常全球出差旅行,又比较担心稳定性的问题,也可以考虑香港高端医疗险。

03

储蓄险

储蓄险,说白了就是“强制储蓄+长期增值”。

但内地储蓄险偏保障,利率比较低,只有2%左右,香港是偏理财一些,长期持有复利可能高达6.5%。



接下来,探长给你们具体分析一下:
①收益结构:内地“保证高”,香港“浮动高”

内地储蓄险的收益以保证为主,比如固收型利率达到2%,分红险的保证部分也能达到1.75%,这部分是不管市场涨跌,你都能拿到的钱。

香港储蓄险是以分红为主,保底部分比较低,只有0.5%不到,但也有一些保底比较高的产品,而分红部分可以高达5%+


②投资策略:内地“固收资产为主”,香港“权益资产为主”

内地储蓄险的利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其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内地的国债、银行存款和企业债等固收类资产上,这些资产占比超过80%。
虽然这些投资很稳定,但收益相对较低,因此内地储蓄险更偏向于保障功能。而且,当内地市场处于降息周期时(就像现在这样),很难找到收益更高的资产。
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公司可以进行全球投资,实现资产的充分分散,从而有效规避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例如,近年来内地国债利率大约在2%左右,而去年同一时期,印度的国债利率却高达8%。再看股票市场,去年A股表现不佳,但美股却迎来了牛市。
这就是全球投资的优势所在。而且,在保证较低利率的前提下,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将更多资产配置到权益类资产上,如美国股票、欧洲债券和新兴市场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占比可达75%以上。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波动(比如股市大跌),但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平滑波动差异,从而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美股标普500在过去30年的年化收益率约为8%)

③产品类型:内地“单一”,香港“选择更多”

就储蓄险而言,其实都差不多,分红险都有英式分红(保额分红)和美式分红(现金分红)。

美式分红的特点是分红收益比较稳,但长期收益没那么高。

英式分红是以权益类资产为主,中间的分红有回撤可能,但长期的利益会更高。



目前内地分红险以美式分红居多,香港则是以英式分红为主。

当然,更重要的是香港分红会提供不同币种选择,比如美元、港元、人民币等等;

而且有更多的实用功能:

货币转换:保单支持美元、港币、人民币自由转换,出国旅游、留学用钱更方便;

红利锁定:把不确定的“终期红利”锁进“锁定账户”,变成确定收益,再也不怕波动;

保单分拆:把一张保单分成多张,给娃、给父母各留一份,传承更灵活。

投保人变更:从爸爸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

至于内地和香港储蓄险怎么选?

????首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还是,你怕不怕麻烦。
内地保险产品购买起来十分便捷,全国各地均可投保,后续取钱时也能直接转入银行卡账户。
然而,若要购买香港储蓄险,则需亲赴香港办理,同时还需办理香港银行卡,并解决换汇等一系列问题。
在考虑清楚上述问题后,第二个需要权衡的关键点便是稳定性和收益之间的抉择。
从探长的角度来看,虽然稳定性意味着确定性,但稳定并非总是好事,因为稳定也意味着收益难以大幅提升。而香港保险虽有收益波动,但波动本身并非风险,真正的问题在于收益过低。
若收益过低,许多计划都将难以实现,比如别人退休时可以全球旅游,而你可能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你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如果追求稳定,那么内地储蓄险是不错的选择;而香港储蓄险则更适合那些“追求长期高收益、能够接受一定波动”的人。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能概括核心要点: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并无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如果你预算有限,只想“用最少的钱购买最基础的保障”,那么内地重疾险(消费型、保到70岁)是合适的选择;如果你追求“长期高保额、全球医疗保障”,那么香港重疾险(保终身、多次赔付、含轻中症)则更为合适;
如果你是生活在内地的普通人,看病就医则建议选择内地医疗险(百万/中端)。
至于储蓄险,坦白说,目前内地的收益确实较低(固收仅为1.75%)。如果你不想去香港,我建议可以选择指数基金进行定投。
但如果你资产较多,且有留学、移民等规划,那么香港储蓄险或许更适合你,因为有专业的保险公司为你进行系统全面的资产配置(预期收益6%-7%),相比自己投资股票基金要更为稳定。


瑔石家办微信号:quanshijiaban
邮箱:hlxintuo@163.com本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香港以外地区的保险产品要约、销售建议或招揽。所载信息为一般性资料,非专业意见,产品并非适用于所有群体,建议决策前咨询专业人士。公众号不保证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亦不承担因使用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相关内容无意于中国内地传播,使用者需自行承担风险。(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20 00:46 , Processed in 0.037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