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香港保险分红实现率真相:为什么90%的人都被这个数字骗了

[复制链接]

641

主题

641

帖子

19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33
发表于 前天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分红实现率真相:为什么90%的人都被这个数字骗了

前几天朋友圈又炸锅了,一个深圳的朋友晒出他买的香港保险分红实现率,竟然达到了169%!底下一堆人羡慕嫉妒恨,纷纷询问是哪家公司的产品。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我也愣了一下。169%的分红实现率,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当初演示的分红是100块,实际拿到了169块?这也太香了吧!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分红实现率的水有多深

最近翻了翻各大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实现率数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友邦公布了75款分红产品的数据,其中62款有具体数字,最高的确实达到了169%。但你知道吗,这个169%可能只是个别产品在特定年份的表现。

更让人意外的是,同样是友邦,有些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只有93%。这个差距可不小,意味着如果当初演示能拿100块,实际只拿到了93块。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数据,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保险公司往往会选择性地展示数据。就像学校公布升学率,肯定挑最好的班级和最好的年份来说。那些早期表现不佳的产品,或者某些年份分红实现率较低的数据,可能就被悄悄忽略了。

其次,计算方式也有猫腻。分红实现率=实际分红÷演示分红,但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多变数。比如说,是按年度计算还是按累计计算?是只看归原红利还是包含终期红利?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的数字。


那个169%背后的真相

说回那个让人眼红的169%,我专门去查了友邦的官方数据。确实有产品达到了这个数字,但仔细一看,这通常是某些特定产品在特定年份的表现。

你要知道,香港储蓄险的收益结构是这样的:保证部分通常只有0.5%-1%,大头都在非保证的分红部分。当市场表现好的时候,分红自然水涨船高;但市场不好的时候,分红也会相应下降。

更关键的是,这个169%可能只是短期表现。长期来看,大部分产品的分红实现率都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友邦官网公布的62款产品,平均分红实现率是97%,最小值93%,最大值101%。

这个数据其实更有参考价值,因为它反映了长期的真实表现。
为什么10年还没回本

最近小红书上有个帖子很火,说2035年会出现2万个后悔买港险的帖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明说好10年回本,结果10年了本金都没回来。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香港储蓄险前5-7年的现金价值通常为0或者极低,这是因为首年佣金、行政费用、营销成本等可能占到保费的30%-50%。这些钱需要通过后续的分红来慢慢覆盖。

10年回本的前提是分红实现率能稳定在90%以上。但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很多产品的实际回本时间被拉长到了15年左右。

我有个客户,2015年买了某家公司的储蓄险,当时演示10年回本。结果到了2025年,现金价值还是低于已交保费。问保险公司,得到的回复是"市场环境变化,请耐心等待"。


收益不达预期只是小问题?

很多人觉得,买香港保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收益不达预期。比如原本预期第20年能翻2.8倍,结果只翻了2.5倍。

但说实话,这真的只是最不值一提的风险。

更严重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早期退保可能损失本金,前3年退保甚至可能亏损85%以上。即便过了回本期,提前退保也会中断复利增长,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还有汇率风险。美元保单如果遇到人民币升值,比如从1美元=7.2人民币变成1美元=6.8人民币,兑换回人民币的实际收益就会缩水不少。

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真的出现纠纷,你需要在香港打官司,律师费每小时3000港币起步,光是维权成本就够你喝一壶的。

政策风险同样存在。内地的外汇管制政策随时可能调整,现在每年5万美元的额度,未来会不会变化谁也说不准。
为什么美国新加坡的演示利率更低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美国和新加坡的储蓄险演示利率比香港低?是不是香港的产品更好?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是:不是产品好坏的问题,而是监管理念的差异。

美国和新加坡的监管更加保守,要求演示利率基于更稳健的投资假设,而且保证收益占比更高。香港此前允许非保证部分占比过高,通过复杂的红利结构来提升演示收益。

简单说,美国新加坡更注重"保证能拿到多少",香港更注重"理论上能拿到多少"。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香港保监局已经把演示利率从7%降到了6.5%,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收紧。监管趋严其实是好事,毕竟买保险不是买彩票,稳定比刺激更重要。


2024年香港险企投资亏损的影响

去年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确实不太理想。美股科技股暴跌,美债收益率飙升让旧债券变成烫手山芋,商业地产也出现了问题,连中环的写字楼都不好卖。

很多人担心,保险公司亏了钱,是不是分红就没了?

其实不用过度担心。香港保险公司有一套"平滑机制",会通过红利储备来缓冲短期波动。简单说,好年份的时候多留一些,差年份的时候拿出来补贴,尽量让客户的分红保持相对稳定。

而且香港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是全球化的,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某些资产类别表现不佳,但其他资产可能表现不错,整体风险是可控的。

当然,这也提醒我们,分红险的本质就是"低流动性+非保证收益"。如果你追求的是确定性回报,那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投资工具。
友邦新品环宇盈活的启示

最近友邦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叫环宇盈活,第10年的预期收益率竟然达到了5%,比之前市场上最高的宏利宏挚还要高0.6个百分点。



这个产品的出现很有意思,它反映了几个趋势:

首先,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各家都在拼命提升演示收益率。

其次,客户对收益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6%的演示收益就很不错了,现在没有6.5%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演示收益率越高,实际达成的难度就越大。友邦环宇盈活相比老产品盈御3,保证部分完全没变,只是把红利部分拉高了。

这就像是在玩数字游戏。乐观的人会说,这是保险公司让利给客户;悲观的人会说,这只是为了好看而好看的纸面数字。

我的看法是:选择香港保险,计划书只能作为参考,核心还是要看公司的实力和历史表现。


如何理性看待分红实现率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我总结了几个看待分红实现率的原则:

第一,不要被单一数字迷惑。169%的分红实现率确实很吸引人,但你要看它是哪个产品、哪个年份、哪个计算方式得出的。更重要的是看长期平均表现。

第二,关注保证收益部分。非保证的分红再高,也只是预期。保证收益虽然不高,但至少是确定的。

第三,选择有历史积淀的大公司。友邦、保诚这些老牌公司,虽然产品收益率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胜在稳定可靠。

第四,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香港储蓄险的价值在于长期复利增长,如果你没有15-20年的持有计划,那可能不太适合。

第五,分散配置风险。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一个产品,适当分散可以降低风险。
写在最后

香港保险的分红实现率确实是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监管政策等多个方面。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既不要被高收益率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一些负面案例就完全否定。

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财富增值、多币种配置和财富传承功能。如果你的需求匹配这些特点,而且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持有耐心,那它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短期高收益或者绝对的资金安全,那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投资工具。

记住,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任何投资决定都要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别人朋友圈里的炫耀。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已经买了香港保险,记得定期关注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实现率数据,这样心里有数,也能及时调整预期。

毕竟,了解真相总比被数字欺骗要好得多。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2 00:41 , Processed in 0.0382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