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0

香港保险6.5%限高后,我却更想买了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13

帖子

18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9
发表于 前天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6.5%限高后,我却更想买了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香港保险不是被限高了吗?6.5%的收益率,还有什么好买的?"

我笑了笑,反问他:"你觉得限高是坏事?"

说实话,当香港保监局在7月正式实施"限高令",规定美金分红保单长期预期IRR不超过6.5%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失望,而是松了一口气。

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香港保险市场终于要告别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收益承诺,回归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限高背后的真相:监管在保护你


你知道吗?在限高令出台之前,市面上有些产品宣称能达到7%、8%甚至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听起来很诱人,但问题是,这些数字往往只是纸面上的美好。

香港保监局这次出手,其实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保险公司不能再随意画大饼,必须基于更加审慎和现实的投资假设来设计产品。

换句话说,6.5%的限制不是在压制收益,而是在确保这个收益是可以实现的。

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经历。他在2019年买了一款宣称预期收益率7.2%的产品,当时觉得自己捡到了宝。结果到了2022年,全球市场动荡,他的分红实现率只有85%左右。虽然还是正收益,但心理落差很大。

如果当时那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设定在6.5%,以85%的实现率计算,实际收益大概是5.5%左右,反而更接近他的心理预期。
6.5%在全球市场中的真实位置


有人说6.5%不高,我想问:不高吗?

我们来看看全球主要市场的情况。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4.5%左右,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只有2.5%。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能够长期稳定提供6.5%预期收益的产品,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险的6.5%是复利增长。你可能对复利的威力没有直观感受,我给你算一笔账:

假设你30岁时投入10万美金,按6.5%的复利计算,到你65岁时,这笔钱会变成约110万美金。而如果是4%的复利,同样的时间只能变成约38万美金。

这就是复利的魔力,也是为什么即使是6.5%的收益率,长期来看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分红实现率:数字背后的真实故事


说到收益,就不得不提分红实现率这个概念。很多人对此一知半解,觉得既然是"非保证分红",就意味着不靠谱。

其实恰恰相反。

我们来看看实际数据。友邦保险在2024年公布的分红数据显示,75款分红产品中,有62款产品公布了分红数据,最高分红实现率达到了169%。

169%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当初预期分红是100块,实际拿到了169块。这不是偶然现象,保诚、宏利等老牌保险公司的长期分红实现率大多在95%-120%之间。

为什么会出现超过100%的分红实现率?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在设定预期分红时会相对保守,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声誉,也能给客户带来惊喜。

当然,分红实现率也可能低于100%。但从长期统计数据来看,香港主要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都相当稳定,这背后是180多年来从未有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破产的历史记录在支撑。
全球资产配置的独特价值


限高令实施后,我反而更看重香港保险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全球资产配置。

内地的保险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内市场,而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将资金投向全球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各类资产。这种投资自由度带来的不仅是收益的可能性,更是风险的分散。

以友邦为例,其2024年的总投资资产达到2553亿美元,分布在全球各个市场。这种分散投资的策略,让保险公司能够在某个地区市场波动时,通过其他地区的稳定表现来平衡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你很难直接投资到这些海外优质资产。但通过香港保险,你就能间接参与到全球顶级资产的投资中。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险大多以美元计价。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持有美元资产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对冲。
新产品的亮点:不只是收益率


限高令实施后,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新产品确实有了不少创新。

以友邦最新推出的"环宇盈活"为例,虽然预期收益率控制在6.5%以内,但在产品设计上却有很多亮点。

首先是灵活性的提升。新产品支持保单分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一份保单分成多份,分别用于子女教育、养老规划等不同目的。

其次是货币选择的多样化。现在的产品通常支持9种货币,包括美元、港币、人民币、欧元等,可以根据汇率变化和个人需求灵活调整。

还有就是传承功能的完善。新产品在受益人安排、保单暂管人设置等方面都有了更细致的设计,真正做到了财富传承的精准化。
为什么我现在更想买


说了这么多,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限高后我反而更想买香港保险?

第一,预期更加合理。6.5%的收益率设定让我对产品的长期表现有了更现实的预期,不会因为过高的期望而失望。

第二,监管更加严格。限高令的实施说明香港保监局对市场的监管越来越规范,这对投保人来说是好事。

第三,产品更加成熟。为了在限制收益率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下了更多功夫,灵活性和实用性都有了明显提升。

第四,市场更加理性。那些只会用高收益率吸引客户的公司会逐渐被淘汰,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机构。
但这些人真的不适合买


当然,香港保险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只想做短期投资,希望随时能够无损失地取出资金,那香港储蓄保险确实不适合你。因为这类产品在前几年的现金价值通常低于本金,提前退保会有损失。

如果你对外汇管制、跨境资金流动等问题特别敏感,担心政策变化会影响资金安全,那也要慎重考虑。

如果你完全不能接受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想要固定收益,那内地的一些固定收益产品可能更适合你。
长期视角下的价值判断


投资这件事,最怕的就是短视。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追求短期高收益而踩坑,也见过不少人因为坚持长期投资而获得丰厚回报。

香港保险的价值,从来不在于某一年的收益率有多高,而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财富增值平台。

从这个角度来看,6.5%的限高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让整个行业回归理性的重要一步。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30岁时开始每年投入5万美金,连续投入5年,总共25万美金。按照6.5%的复利计算,到你65岁时,这笔钱会变成约275万美金。

这就是时间和复利的力量,也是香港保险最大的价值所在。
写在最后


限高令的实施,标志着香港保险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不是更高的收益率,而是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对于真正理解保险本质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保险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投机,而是保障和财富的稳健增值。

如果你正在考虑配置香港保险,我的建议是:不要被收益率的数字迷惑,而要看重产品的整体设计、公司的历史表现,以及是否符合你的长期财务规划。

毕竟,真正的财富管理,比拼的不是一时的收益率高低,而是能否在时间的长河中稳健前行。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限高后的香港保险,反而更值得信赖了。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2 00:36 , Processed in 0.0443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