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香港保险是骗局?郎咸平怒批七大坑,真相究竟如何!

[复制链接]

596

主题

596

帖子

17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98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番话炸翻了朋友圈。他公开炮轰香港保险是“精心策划的骗局”,更直言所有在内地推销港险的中介都是“骗子”。这番言论让不少保险人彻夜难眠,也让许多正排队赴港投保的内地客户心里打鼓。

随着7月1日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保险中介们高喊“最后的窗口期”,大批内地人蜂拥赴港投保,香港保险公司签约室彻夜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郎教授选择此时开炮,时机耐人寻味,颇有蹭热度的意味啊。

郎咸平的“七把刀”

郎教授以亲身经历为引,拆解了香港保险的七大争议点,招招犀利。下面按原话列举出来。

1、7%回报是“百年计划”

“30岁投保得活到100岁,才能拿到7%的稳健回报”,郎咸平直言这要求近乎荒谬。他自曝曾每年交15万保费,连交3年后断供,最终本金全损。

2、提前退保代价惊人

港险依赖长期复利积累。若第5年急用钱提现,可能导致保单后30年总收益蒸发233万,“相当于一线城市首付瞬间归零”。

3、同公司产品收益天差地别

郎咸平举例:某客户1996年投保的分红险,27年后增值6倍(年化7%);但同一公司另一产品20年平均回报仅2.22%。同样投入4500美元,收益差超百万人民币。

4、重疾险理赔如走钢丝

“健康告知稍有疏漏,包括未确诊的潜在问题,直接拒赔且两年内不得解约”。香港“最高诚信原则”的严苛性被反复强调。

5、跨境维权成本高

若保险公司拒赔,在香港打官司堪称“富豪游戏”:资深大律师收费5000港元/小时,千万理赔案律师费可达200万,且需预付百万保证金。

6、购汇额度隐形枷锁

根据外管局规定,境内居民年购汇额度仅5万美元。单笔跨境保费超50万人民币自动触发反洗钱审查。

7、“地下保单”陷阱

香港保险必须亲赴香港签署。若中介在内地代签而客户未实际赴港,保单即属非法“地下保单”,法律效力归零。

火爆的现实:数据背后的赴港投保热

郎教授的炮轰与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全年,香港保险新造保单保费达2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1.4%,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访客贡献了628亿港元,占比28.6%,仅次于2016年港险巅峰期。



(图为6月份某天赴港投保现场)

为什么市场反应与郎教授的警告如此背离?香港保险究竟有何魔力?

理性拆解:郎教授的观点哪些站得住脚?

郎教授火力全开,但有些关键价值点,咱也得唠唠清楚,毕竟钱袋子的事,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1、关于7%回报

郎教授“活到100岁”的说法略显夸张,但指出了关键问题——高收益需要长期持有。香港主流储蓄险在第10年即使100%达成分红,收益2.8%左右。保证回本时间多在13-19年,部分产品甚至需25年。
✅ 短期投资者确实难享高收益

但港险有没有可能达到7%的收益率呢?答案是有的。收益率7%是建立在“保险公司每年100%达成分红+长线持有“的基础上。保险是复利的金融工具,在严谨严格的投资策略管控下,拉长时间线,是可以做到达成预定收益率的。(具体可以看我上一篇推文)

香港分红储蓄险:跨境资产配置利器,还是美元陷阱?16年老江湖的避坑指南
湾仔保叔,公众号:大湾仔港保香港分红储蓄险:跨境资产配置利器,还是美元陷阱?16年老江湖的避坑指南


2、提前退保代价惊人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港险,任何国内保险都会存在。因为保险是一项长线投资工具。每个保险都有一个5~10年期的封闭期,前期退保都会有损失。而且退保价值已经是写好在合同里了,专业有良知的保险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在客户投保前都会跟客户说明。有过投保储蓄险经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是保险最基本的运作模式。

3、同公司产品收益天差地别

首先说结论,不同公司、不同产品收益确可能相差30%-50%。

为什么会这么大差别?

因为港险其实是一整套的资产配置组合包。不同保险,有不同的配置逻辑,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收益差别。比如一个产品里债券类占比高,那相对会比较稳健;如果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更大,那么就会更为激进,波动的风险也就更大。

关键在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分红实现率。选择历史分红实现率稳定在85%以上的公司至关重要。
✅ 重要提醒:不能闭眼买,需精挑细选

4、重疾险理赔如走钢丝

香港保险要求“最高诚信”,健康告知不完整可能遭拒赔。曾有客户未告知甲状腺结节,后患胃癌被拒赔;另一长期服高血压药者也被拒赔,尽管疾病与高血压无直接关联。

⚠️ 双刃剑:严苛告知要求保护保险公司利益,但也增加投保人风险

5、跨境维权成本高

香港律师费确实高昂(1500-5000港元/小时),诉讼周期长且结果不确定。一起案例中,客户花费30万港元律师费争取50万理赔金,最终败诉且需支付对方费用。

⚠️ 客观事实:维权成本高是小额保单的现实困境

但问题是,香港保单纠纷率很高嘛?

数据指出,2020–2023年期间,年均投诉量约600–650宗,保单条款类争议占比37.69%(2461/6530宗),未如实告知类争议占比22.4%(1461/6530宗),不保事项类争议占比20.06%(1310/6530宗)。2024年,香港保险投诉局共接获646宗投诉,审结的356宗索偿相关投诉中,101宗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占比28%),创近年新高;仅42宗需委员会裁决,其中仅9宗支持投保人(得直率21.4%)



(图为2004-2023年香港保险投诉局结案投诉类别)

那香港一年保单数字大概多少张呢?

近5年(2020-2024年)年均约 5.3万份(含疫情异常值),若剔除2020-2022年低谷,正常年份约15-20万份。

所以对比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①投诉数量对比全年度保单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②投诉保单以医疗重疾类保单居多;

③条款争议、未如实告知、不保事项占绝大多数投诉;

④在找律师之前,可以先找香港保险投诉局进行维权,维权不成,才上升到诉讼。

6、购汇额度隐形枷锁

境内居民年购汇额度5万美元,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至于”单笔跨境保费超50万人民币自动触发反洗钱审查“这就属于无稽之谈了。

首先,50万人民币是6.9万美元,本身已经超过了境内居民年购汇额度,自然是转不过去的。所以这个事情从根本上就不存在实现基础。

那么,反洗钱的审查条件是什么呢?我给大家总结出来了,看下图:



最后,再补充一下当前跨境支付的合法条件:



7、“地下保单”风险

这个是真实存在的。香港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人寿保单必须在香港签署。内地签署的保单属非法,发生纠纷时毫无保障。曾有客户因未亲赴香港签署,数百万保费打水漂。
✅ 切勿贪图方便在内地签约

郎教授没说的另一面:港险的真正价值

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其实在于香港保险公司投资范围覆盖全球,可灵活配置美股、美债、甚至一些新兴市场的机会。通俗地说,就像你的投资篮子不局限在自家菜市场,能去全球超市挑货。

尤其在美联储加息、30年期美债收益超5%的背景下,拿着美元保单,相当于间接“上车”这些高息资产,吸引力自然蹭蹭涨。这可比内地同类产品投资范围宽多了。

对于需要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高净值人群来说,美元或港元保单是有效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人民币万一波动,这部分资产能稳住阵脚。当然,汇率波动本身也是双刃剑。2021年至今,美元对人民币从6.45升至7.25,直接体现在保费缴交方面,比如2021年投的保,当年算每年要交5万美元。当年是32.25万人民币,如今就要变成36.25万。年交保费就多付4万元人民币。

至于法律问题,我个人反倒觉得,香港那套普通法体系运行上百年,合同精神根子深。监管也盯得紧(管着158家保险公司、1500+持牌中介),长期保单放那儿,更有安全感。这对于动辄二三十年的子女教育金、养老钱、传承钱,心理踏实感很重要。

理性选择:给不同人群的实用建议

面对郎教授的警告与市场的狂热,作为普通投资者,保持理性决策尤为重要。这里给大家一些实用的建议。

不适合人群:

短期资金需求明确者:10年内需用钱的,港险早期收益低且退保损失大

健康情况复杂人士:香港重疾险健康告知严苛,不如实告知后患无穷

适合人群:

有美元需求的高净值客户:子女留学、海外置业等需求人群

长期资产规划者:能持有15年以上的资金

资产配置多元化追求者:需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人群

避险要诀:
①必须亲赴香港签约:远离任何“内地代办”诱惑
②查历史分红实现率:别轻信计划书上的“预期收益”
③健康告知不留死角:体检异常、服药史等必须披露
④预留维权预算:确保有承担潜在法律成本的能力

结语:没有完美产品,只有适合的选择

郎咸平的尖锐批评撕开了香港保险市场的华丽外衣,暴露了其真实的风险与挑战。但将整个市场定性为“骗局”,也忽视了其在全球资产配置和长期财富规划中的独特价值。

【至于郎教授本人,抛开个人私德问题,从专业维度来说,之前有为泛亚(400亿兑付危机)、快鹿、望洲财富等问题金融公司背书的历史,还有一面称房价将暴跌,一面建议买房抗通胀的混乱逻辑名场面,所以其言论还有多少学术价值大家心里有数吧】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对冲工具,而非致富捷径。2024年内地访客628亿港元的保费背后,是数万中产家庭对财富未来的期许与不安。在利率下行的大时代中,这份不安还将继续驱动人们寻找“更好的选择”。

理财如同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香港保险既非郎教授口中的“骗局”,也不是中介吹嘘的“稳赚神器”。了解它的优势,看清它的陷阱,才能在财富长跑中做出明智选择。

你如何看待郎咸平对香港保险的批评?是否考虑配置香港保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与经验~

-END-

由内地嘅风风雨雨,到香港嘅国际擂台,保单条款睇到“老花”,但帮人避坑、揾着数嘅心依然火热????!

关注「大湾仔港保」,唔单止有实料干货,仲有个懂行情、更懂你纠结嘅老友喺度!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4 06:13 , Processed in 0.0378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