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港探险▲ 带你探索香港保险
[img=180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Kldo2tw7omInNON2PvqBmsGoMwhkqSXjAOb54M4sTFkAU6icLnh2YVg/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 港探险|第109篇原创分享▲
最近香港保险公司大厅里全是人从众——投保人站着填表、缴费排队两小时是常事,好多保司干脆整月不休息接客。
这波投保热潮的源头,是香港保监局的新规定:2025年7月1日起,港币保单演示收益最高只能标6%,美元保单也降到6.5%,比以前普遍7%+的收益宣传低了不少。
收益演示下调后,不同保司的产品到底差在哪?今天探长就给大家拆解各家香港保险公司的核心区别!
01
香港保险老四家
一、友邦(AIA):亚太保险圈的「市值大佬」
[img=1024,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oUa0yBywKk7Drtn7yRAyrTxwyZiaAW8UTxG33JZvBBJANxlu4gf3RM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友邦1919年在上海起家,如今是泛亚地区最大的上市寿险集团。在香港保险圈,它就像“国民品牌”——全港360多万客户,平均每3个香港人里就有1个是友邦用户。
2010年上市至今,友邦市值翻了三倍多,现在快到6000亿港元,稳坐恒生指数五大成分股。投资眼光专盯亚太市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相当亮眼:标普AA-、穆迪Aa2、惠誉AA。
他家产品有个硬实力:很多储蓄险的总现金价值比率能达到100%以上,历史分红实现率超过90%。说白了,就是承诺的收益兑现能力强,加上百年品牌背书,成了不少人买港险的“第一选择”。
二、宏利(Manulife):管着香港人退休金的「稳当管家」
[img=694,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qAIWh0pSia1Y1SnjgO2Qj8iaD2RZVywR1HGCUV2w6Y5HY45Qiaia8bzyS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作为全球TOP10的保险巨头,宏利在纽约、多伦多、香港、菲律宾四个地方都上市了,是加拿大保险界的“老大哥”,在北美排第二,在港澳也能挤进前三。最厉害的是,宏利香港是全港最大的强积金(类似内地社保养老金)供应商,手里管着3000亿港币的市民退休金,相当于每三个香港打工人的养老钱里,就有一份经过宏利的手。
宏利的家底有多厚?总投资资产4292亿加元,管理规模超过1.6万亿加元,偿付能力达到138%(按加拿大LICAT标准),标普评级AA-。这堆数字背后,是它能在市场上一直站稳脚跟的硬实力——毕竟敢把全港人的养老钱交给它管,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三、保诚(Prudential):在股市里「猛冲猛打」的投资狠角色
[img=507,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gL03UHCxEuzDu5MY9E6n8KV85BfTEGU2GDYklia8vOSJQOeR2AqVCHw/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英国保诚从1848年活到现在,整整175年历史,在香港也扎根59年了。
现在香港每6个人里就有1个是它的客户,总共130多万用户。国际评级方面,标普给A、穆迪A2、惠誉A-,属于「优等生里的中等生」。
四、安盛(AXA):卷翻全球的保险巨头
[img=85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2icwzD1FY7TOhoibdP6oiasfEx43VxhhfpxonLtR1rPx1dCeUQVzjDsEA/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安盛从1817年活到现在,连续18年霸榜“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第48 位),在福布斯2000强里排第51位,甩开同行一大截。
作为欧洲保险圈的“扛把子”、全球第五大资管巨头,它手里管着超1万亿美元资产,还是全球9家“大到不能倒”的保险公司之一,光这身份就够喝一壶了。
他家最绝的是ESG投资(环境、社会、治理)——别人还在盯着传统行业时,安盛早把钱砸向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些赛道了。比如在欧洲重仓海上风电项目,在美国投了一堆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这种超前布局让它的偿付能力飙到227%,标普评级AA-,钱包鼓得流油。
现在很多高净值客户选安盛,不光图收益,更看重“钱能砸出社会效益”——毕竟买份保险还能间接支持全球减排,这波操作比单纯赚钱高级多了。
02
香港本土保险势力
一、富卫(FWD):科技感拉满的「增长黑马」
[img=66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d5jjVFDLG7MoVJjlHU2dsfprjJicjfB0yMMP884OOQlM7N7hfFkrdXg/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富卫虽然2013年才正式出道,但前身是荷兰国际集团ING,妥妥的“豪门出身”。2012年,李嘉诚儿子李泽楷的盈科拓展把ING亚洲保险业务收入囊中,改名富卫后开始在亚洲市场搞事情。
现在富卫总资产527亿美元,偿付能力飙到292%,穆迪和惠誉分别给了A3和A的评级。和保诚不同,它更爱把钱投到债券这类稳当的地方,风格偏保守。
但富卫能在香港打响名气,靠的是“服务+产品”双杀:2021年全港性价比排名第一,医疗险连续6年拿奖,储蓄险的灵活提取功能更是圈粉无数。再加上李嘉诚的金字招牌加持,虽然不是百年老店,却成了香港保险圈的“中流砥柱”,妥妥的“新生代顶流”。
二、周大福(CTF Life):刻着"香港基因"的口碑选手
[img=100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Sib6HByA29U9eHiab4yJ2LADgG14XoEZqZTPyJGicL7K4o6gGA0AHbAG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作为周大福集团亲儿子,周大福人寿跟百年金店周大福珠宝是"亲兄弟",在香港扎根快40年了。背靠新世界集团这棵大树,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靠谱"——毕竟谁家没买过周大福的金镯子呢?
在2023年这公司简直开了挂:保费增长176%,比行业平均增速高出99%,直接冲进市场前十。家底也越来越厚:资产总值涨17%,投资组合涨23%,毛保费收入更是飙了65%。
最新数据显示,他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747.8亿港元,偿付能力充足率337%(2024年6月30日更新),惠誉给了A-评级。这意味着啥?相当于兜里揣着三倍于保单责任的钱,抗风险能力拉满。现在好多香港本地家庭买保险,第一反应就是"去周大福看看",毕竟本土品牌的信任度,是刻在DNA里的。
三、永明金融(Sun Life):靠房产投资火了159年的"老江湖"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dTsMSK7gM1t0LKhAzBWk8dxQEdVvJYMCFXl0DjVXSPg5ThCppkkgQw/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家保险公司比加拿大建国还早出生——1865年成立的永明金融,1892年就来香港扎根了,算下来整整待了133年,妥妥的"香港通"。作为世界顶尖的资产管理大佬,它还是香港人退休金的三大管家之一,手里管着超万亿美元资产,按加拿大标准算出来的抗风险能力达130%,母公司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
最绝的是它的投资眼光——永明有独立的资产管理团队,现在管着8万亿港元,啥概念?比内地保险公司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还多!而且它特别擅长炒楼,在全球核心城市囤了一堆地标性写字楼和商业地产,租金收益稳得一批。
连续3年登上《财富》500强不说,国际评级更是全是顶级好评:标普AA、穆迪Aa3、A.M. Best A+。最牛的是,它是保险圈唯一被MSCI评为ESG(环境、社会、治理)AA级的公司,相当于投资界的"三好学生"。这实力,不服不行!
四、万通保险:当百年资管大佬遇上科技新贵
[img=1086,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KaJWhrmiaRZYbFjX4sJYibRib6gc6pRxzlXy5ibz9poicZ7on0oFibw4QiaV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万通的身世可有点意思——前身是美国万通,自带170年历史光环,1951年就在香港扎根了。2018年马云的云锋金融砸钱收购60%股权,这才改名万通保险。现在股东名单里既有云锋金融的科技基因,也有美国万通的老牌底蕴,妥妥的"混血贵族"。
最硬核的是它背后的资管天团"霸菱"——这可是个263岁的投资老江湖,截至2024年6月管着4093亿美元资产,其中2619亿都是保险资金。万通把90%以上的固收类资产都交给霸菱打理,从内地到港澳台的养老金项目里,都能看到霸菱的身影。
最新数据显示,万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92%,惠誉给了A-评级。这种"传统资管+科技资本"的混搭模式,让它既能玩得转全球债券市场,又能在数字化服务上甩开老牌对手,妥妥的保险圈"跨界黑马"。
03
跨境布局的「国家队」
一、中国人寿:央企血统的“规模担当”
[img=1021,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PuKWRR1RHHegLia9In58qYNmXib20sGJAucLGc06DJqX31UXzh97ibc7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国寿海外1984年就扎根香港了,作为中国人寿集团在境外的独苗全资子公司,它既是香港最大的中资保险公司,也是当地最牛的中资机构投资者之一。论背景简直是“根正苗红”——中国人寿集团90%股份归财政部直管,10%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妥妥的“国家队”成员。
截至2023年9月,国寿海外的合并营收突破500亿港元,总资产4903亿港元,可投资资产3932亿港元,资金撒向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不管是资金实力、品牌信誉还是业务合作资源,都是别家难碰瓷的存在。
最让人放心的是它的分红表现:旗下旗舰产品的终期红利实现率常年100%达标,更有产品连续十多年保持99%~110%的超预期兑现水平。就像说好的“年终奖”从不打折扣,稳稳的幸福说的就是它。
二、太平洋保险:国企中的“稳扎稳打选手”
[img=1846,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RzVHkuCTk9nYicmj7O1rj8qvXUMNqviahooAGW5oVnSEpAH9w1VjwLI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中国太平洋保险1991年在上海起家,作为国内头部综合保险集团,它可是妥妥的“上市三栖明星”——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都敲过钟。2023年《财富》500强排第192名,连续13年霸榜这个全球榜单,实力肉眼可见。
论投资风格,太平洋保险就像“国企里的模范生”:不搞激进炒作,偏爱基建、公用事业这类稳当赛道。穆迪给了A3的评级,相当于在说“这公司抗风险能力靠谱”。如果你想买份“不求暴涨但求不亏”的保险,选它就像把钱存进保险箱,主打一个安心。
三、中国太平:闯全球的“国家队探路者”
[img=75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sGn85iasdgHdd7iaSOWKgDnnrswWmVia76K8VTc8RKHvU0CpmGUbRJf7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太平人寿(香港)2015年7月正式开张,作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在境外的首家专业寿险子公司,它的出身可不一般——太平集团90.7%的股份攥在财政部手里,9.3%归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还是唯一把总部设在香港的副部级金融央企。这身份相当于在保险圈戴着“官方认证”徽章,走到哪都自带信任感。
看它的投资版图就知道多“根正苗红”: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大湾区基建工程是主要砸钱方向。这种带着国家战略的投资路子,让太平在香港保险圈既有政治背书,又有资源话语权,相当于“国家队”派去开拓全球市场的先锋队员。
产品风格走的是“中规中矩但实用”路线:在内地布下了超完善的养老社区网络,还打通了香港与内地的服务通道。现在买它家产品,能实现“跨境理财+跨境养老+跨境医疗”三合一服务——比如在香港存钱增值,以后回内地住太平的养老社区,连看病都能享受两地资源对接。对既想打理资产,又操心未来养老的人来说,这家央企保司就像个“全能型生活管家”,把跨境生活的需求都打包解决了。
四、中银人寿:银行系出身的老江湖
中银人寿(香港)从1998年扎根香港,算下来也陪大家走过26年了。它背后站着的母公司中国银行,可是从1912年活到现在的“银行界活化石”,还是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光看这背景,就知道它在品牌信任度和资金实力上,属于“天生带挂”的选手。
早在2012年,中银集团保险就在香港开了6家分公司,稳稳占据财险市场的C位。2007年标普给了它“A-”的信用评级。
作为银行系保司,中银人寿最擅长的就是“固收投资”——就像银行理财经理擅长帮你挑国债和大额存单,它在债券、基建项目等稳健型投资上经验老道。如果你偏爱“本金安全第一、收益慢慢涨”的风格,选它就像把钱交给银行里最资深的理财师打理,主打一个“稳”字当头。
总的来说,香港保险公司各有各的“性格”:
老牌大厂(友邦,安盛,宏利等)一般家底厚,但投资风格偏保守;新兴玩家(比如富卫、周大福人寿)灵活敢拼;
保险产品往往涉及数十年的长期投入和管理,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多维度对比分析、咨询专业意见,确保选择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个人或家庭的风险管理和财富增值目标。
[img=auto,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SVFfibtLxQdfOdK8LWTDaA4vzQGEic75CYseicuFAgqrjSCgjicQETzp4RF0t8bIWsMOXMlbJ63KRiaK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img]
声明:资产配置有其风险性,需根据自身需求谨慎选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直接投资建议,特此说明。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