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别再盯着数字看花眼了!香港保险的分红实现率,真没你想象中那么“万能”

[复制链接]

632

主题

632

帖子

19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6
发表于 2025-6-28 1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买港险,一定要看分红实现率!” 这几乎成了铁律。没错,那点可怜的保证收益背后,真正撑起高回报预期的,就是看似美好的非保证分红。所以很自然,大家拿到计划书第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数据怎么样?保险公司过去的承诺兑现了吗?

于是乎,各种自媒体上充斥着分红实现率的截图、排名、对比,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仅仅会看这些“率”的数字,远远不够,甚至可能被误导。 今天不贴数据,咱来扒一扒“分红实现率”的底裤,看清它的本质、局限和真正看点。让你从此不被表面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1. 基础认知:分红实现率是个啥?哪里查?

很简单:它 = 实际派的分红 / 当初计划书上演示的分红 × 100%。比如计划书说第10年分红100块,实际到了第10年公布的分红实现率是80%,那你能拿到手的非保证部分大概就是80块。

从2017年1月1日起,香港保监局就强制所有保险公司必须在官网上详细披露各产品的分红实现率(Fulfillment Ratio)和过往派息记录,还要说明分红怎么算的。到2024年,监管更严了,要求凡是2010年之后还在生效的保单产品,都得公开。

查最权威的数据,认准这个地址:
https://www.ia.org.hk/tc/fulfillment_ratio/list_of_insurer.html(香港保监局官网入口)

点进去就能直接跳到各保司的披露页面(友邦、万通、保诚等都有,方便又好找)。在保司官网上,你不仅能找到具体产品的“率”,还能看到它们的“总现金价值比率”(Total Cash Value Ratio)以及分红理念。

2. 四大真相:分红实现率背后的“水”很深

别看数字简单,解读起来门道不少。这四个关键点,没弄明白就容易踩坑:

    坑一:时间维度决定可信度 - 太短的参考意义不大!
    现在大部分公司只公布了近10年左右的数据,很多热门产品本身就是这几年才推出来的。港险的特性是什么?前期基本回本靠保证部分+少量分红,前5年收益平平,8年左右回本是常态,真正的复利威力(6%-7%+)要在20年甚至30年后才显现。
    所以,只看5年或10年的实现率轻松“达标”?太正常了!它并不能代表这款产品长期的、最终的收益能力。长期(>15年甚至20年)的实现率数据才更有分量,可惜目前还很匮乏。

    坑二:别光看“率”,更要看“绝对值” - 谁给你更多真金白银?
      产品A:第10年演示分红100块,实现率80% = 你拿到80块。产品B:第10年演示分红50块,实现率100% = 你拿到50块。
      产品A只实现了80%,但给你的钱比产品B(100%)多了整整60%! 你选哪个?
      结论:数字百分比是“相对值”,计划书上那个演示的“基础数字”大小(产品本身的预期收益水平)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坑三:拆解“非保证”构成 - 两类红利本质大不同!
    主流英式分红保单的核心结构:
      复归红利 (Reversionary Bonus / Accumulated Bonus): 每年公布且一经派发就保证(类似房子租金,落袋为安)。这部分波动相对小。终期红利 (Terminal Bonus): 每年宣告,但可以调整,可能会下调甚至归零(红利回撤)(类似房价波动,没变现前都是账面的)。持有越久,它在现金价值中的占比通常越大。
      看披露数据时,一定要分清产品公布的是哪部分的分红实现率! (像友邦,其“充裕未来”2015年投保的第9年数据就清晰地列出了复归红利84%,终期红利93%)。若追求稳健,复归红利占比高的产品结构理论上更优——虽然后期终期红利仍是主角。

    坑四:“单科成绩”和“总成绩”一起看 - 总现金价值比率更综合
    实现率往往关注“分红”这部分(单科),还有个重要指标是总现金价值比率——它衡量的是整张保单(保证部分 + 已派复归红利 + 已宣告终期红利)总的现金价值兑现了多少(总成绩)。
    案例说话: 以常被吐槽的“保诚隽升”为例,2014年投保5年缴费计划,2024年公布的第10年数据:
      复归红利实现率:47%特别红利实现率:46% (看起来惨不忍睹)总现金价值比率:75% (因为有保证部分兜底,整体情况没那么糟)
      早期保证现金价值占比较高,会拉高总现金价值比率;越后期,总现金价值比率才能真正反映分红部分的长期表现。


3. 核心认知:它只是参考项,而非决策项

历史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绝不能代表未来。市场风云变幻,投资团队、策略、全球经济格局都在变。

把港险作为中长期储蓄工具(二三十年持有起步)的你,与其纠结某个数据是90%还是110%,不如问问自己这些更本质的问题:
    美元资产配置在当前环境下是否真正契合你的家庭财富规划需求?这款产品的特性(领取方式、流动性、货币转换功能、无限更改被保人等)是否能无缝对接你的具体目标(教育金?养老金?)?这家保司在全球资管领域的真正实力和风控水平如何?(长期收益的核心引擎)产品本身的结构设计:保证金额、复归红利比例是高是低?整体风格是偏稳健还是偏进取?是否匹配你的风险偏好?产品的独特功能点(如保单分拆、多货币、灵活取现等)是不是你需要的?

筛选逻辑应该是:
    明确美元配置需求 → 2. 厘清自身目标和风险偏好 → 3. 锁定几家长期口碑和资产管理实力强的公司 → 4. 结合上述维度选出2-3款真正匹配你需求的核心产品 → 5. 最后才对比这2-3款产品的历史分红实现率/总现金价值比率 (重点是看该公司同类长期产品、更早年份的数据,更有参考性)。

写在最后:

保单储蓄,尤其是港险,玩的是时间和复利的游戏。别让短期波动或个别年份的数据扰乱了长期持有的信心。“分红实现率”是工具,该看,但要看透、看全、看懂底层逻辑。

如果你正在寻找最适合你的那份安全感与确定性,不妨深入聊聊。我们团队深耕海外资产5年,帮500+家庭做过境内外资产规划,熟悉市场主流产品,不代表任何公司,只忠于客户的利益。



想了解更详细的分红实现率数据、产品对比精华,或者想量身定制方案?
???? 私信或扫码加我微信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9 08:40 , Processed in 0.0420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