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回复: 0

香港保险爆卖2198亿,资本涌入的4大原因你一定要知道

[复制链接]

486

主题

486

帖子

14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5日,香港保监局发布重磅数据:

2024年全年,全港期内毛保费达6378亿港币

新单保费为2198港元,较2023年同期1807港元,同比飙升22.8%,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分红业务达1824亿,其他业务为257亿,相连个人业务112亿

2024年全年,内地人赴港投保新保单保费达628亿港元(占比28.6%)!同比2023年增长6.5%,相当于每3份香港新保单里,就有1份来自内地人!  其中终身寿险占59%,危疾28%,医疗5%



其实当我们从网上看到的香港保险大部分都是:

    香港保险长期复利接近7%

    各种产品收益对比被猛吹

    好像身边的有钱人都在买

    ....

但是以上这些其实都只是表象。

对于资管而言,我们最主要的是看清大趋势。只要是动到钱包的,在没有把相关知识摸透时,不盲目参与。

今天花10分钟时间,Tank带你看看香港保险背后的资本逻辑:

结论1:

通缩周期下,房地产债务危机/金融暴雷导致的资产保守惯性,保险成为散户长线储蓄的首选

前几个月的文章我们就提示过:

>>读懂这3个真相:中产命运的拐点悄然而至

介于中国经济的名义GDP>实际GDP,我们目前仍然处在通缩阶段:



这个时候货币供应量减少,资产贬值,生活成本上涨,企业大部分处于收缩周期,失业率增加。

给到我们普通人的体感就是:机会少,工作难,如果还背着房贷,那真是对未来充满悲观

虽然2025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让AI产业迅速走红,不少头部科技企业重新进入扩张周期。

但是从真金白银的投入生产市场再传到到消费者以及老百姓的层面,仍然需要6-8月的生成/商业变现周期去证伪通缩周期是否结束。

在大趋势没有完全确定性的改变之前,老百姓在整个经济产业链上的最末端,感受到的依然是没有什么机会。

叠加恒大为龙头的房地产行业债务危机,中植系、海银财富、诺亚财富等第三方财富公司相继暴雷

股市受外部环境影响带来的宽幅震荡

相应的资金会继续保守。

相对于投资而言,机构会更偏向债券

2019-2021年中国债券总市值年化增速约15-18%,2022-2024年为20%-25%

而散户(老百姓)会更偏向储蓄

2024年全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5.7万亿

而从2019年-2024年的全国保险行业总保费的增速分别为12.2%,6.12%,4.05%,4.58%,9.1%,5.7%

2024年香港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6378亿

而从2019年-2024年香港保险行业总保费的增速分别为9.7%,2.5%,0.06%,-7.7%,4.1%,5.1%

结论2:

利差导致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

>>赚翻的“渡边太太”,正在中国重演...

因为房地产行业债务问题,央妈需要降息缩表,这就导致了在债务雷在没有出清前,国内的利率只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而基于港币与美元挂钩的逻辑,香港的存款利率随美联储加息上涨。

这就导致了大陆与香港明显的息差

2024年内地银行美元定存利率经历多轮下调,一年期利率从年初5%的高位回落至2.1%-2.8%。反观香港市场,香港银行美元存款利率普遍在3.7%-4.5%区间,形成较大利差空间。以中银香港为例,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达4.75%,较内地同期限美元产品高出约200个基点。

而除此之外,人民币近年因为外贸等政策驱动,相对于美元持续小幅贬值,这又在息差之上再加了一道汇差。

相对于2021年的高点,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已经由6.35升至7.28。

在汇差和利差的双重驱动下,内地资本正在用尽可能的流入香港。而面对需要专业知识的股市、债市、地产、期货,经过前几年内地金融暴雷毒打的散户们非常默契的都选择了保险。

结论3:

境外税收CRS开始全面落地

2025年3月25日至26日,中国湖北、山东、上海、浙江四地税务机关在48小时内同步发布公告,针对中国境内居民的境外收入申报问题开展集中核查。中国于2014年9月正式承诺实施CRS框架下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AEOI),并于2018年9月完成与其他CRS参与国家(地区)的首次信息交换,涵盖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主要国家,以及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百慕大等传统避税地的账户余额、投资收益等核心数据。本次中国四地税务部门识别出多起典型案例,追缴金额从12.72万元至126.38万元不等,并采用“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公开曝光”的五步工作法推进整改。

而针对海外投资的用户们,根据目前的情况,先跟大家分享一些基本信息:

1.目前接到电话的用户主要集中于某家大型券商,向其他券商了解情况,均尚未涉及;

2.境外信息主要基于CRS机制,即全球主要国家为了打击逃税而建立起来的信息交换系统,会将涉税人账户信息向成员国家进行交换。

大部分国家都是CRS成员,只有个别国家或地区未加入,我们相对熟知名字但未加入的地区包括:泰国、朝鲜、伊朗、叙利亚、台湾地区,以及美国。

虽然大部分国家都在CRS范围内,但第一批交换一定是最便利的香港。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海外有收入,以下信息请认真看!!!

3.CRS并不设定“个别账户余额”或“报告金额”的全球性下限,所有被认定为“可报告账户”的账户都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交换。

部分司法辖区在立法中可选择性地对2015年1月1日前已存在且余额或市值不超过250,000美元的实体账户,免于立即进行尽职调查;但若次年账户余额超过250,000美元,仍需补充尽职调查并报告。

香港在其《税务(自动交换金融账户资料)规定》中,明确允许金融机构对“预先存在的实体账户”,若账户余额不超过US$250,000,可免于立即进行尽职调查及报告。

4.对适格的港股投资及美股投资的税收缴纳义务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股息红利,对美国上市公司或基金,按照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美国对该部分征收预提所得税10%;中国大陆对该类收入应征收20%的所得税,所以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在美已缴纳10%,在大陆需另行申报缴纳10%;

对香港上市公司或基金,根据大陆和香港之间的税收协定,股息红利在香港缴纳10%红利税,理论上回到境内之后就不需要再缴税,但实际情况不确定。

二是资本利得,即股票买卖差价部分。美国有资本利得税,但对非美国居民免收;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但是,中国大陆有资本利得税,针对买卖差价缴纳20%税。

大陆目前对投资者投资于境内上市的公司,免收利得税。但投资境外上市公司不免。所以,还需要对这部分缴纳20%。重点是,这个税是按每笔交易缴纳,赔钱不管,只要哪笔交易赚钱,就需要交。

5.申报信息的最基层主体在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券商等。如果有申报金额门槛,在该家金额低于该门槛的,可能会免于被调查及交换。

6.保险公司也有义务进行报告,报告的金额基于保险的现金价值。但是,报告不等于要征税,目前大陆对于保险赔偿类收入免税,对其他分红、年金类收益,暂无明确规定免税,但实务中按免税处理;唯一一种例外情况是,保险公司按照同期存款利率支付的利息收益,需按照股息红利缴纳20%的所得税。

而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如果按照五年交,或者设立保险信托的情况下,可以做到首年现金价值为0。

所以,基于CRS框架下,港险避税的好处,2025年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香港保险。

结论4:

香港保险的资管优势

Tank曾经结合多家保司的财报分析香港保司的投资思路,本文不一一赘述,感兴趣自取:
AXA安盛>>一年买下一个腾讯,什么公司这么豪?AIA友邦>>【重磅披露】2025友邦买了哪些股票?
CL国寿>>内地游客爆买297亿?详解国寿的投资模式
PRU保诚>>这家公司李嘉诚凭什么投了15.6亿Zurich苏黎世>>投资美股,这个方法只赚不赔!

如果你也对美元储蓄感兴趣,欢迎服务群内咨询关注Tank,一起搞钱说海外


-----往期好文-----小米这次“危机”,很可能是下一波行情的起点读懂这份汇率分析,抓住2025的搞钱趋势
投资美股,这个方法只赚不赔!
今夜全球瞩目,美元又要大涨了?赚翻的“渡边太太”,正在中国重演...
别傻了!你还想靠利息躺平退休?2025,要无脑冲美元吗?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30 22:34 , Processed in 0.0409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