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天,海港人寿开业全盘接手恒大人寿资产刷爆保险圈。 
 
 
 
      9月15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同时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开业的批复》,批筹与批准开业在同一天揭晓。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关于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保险业务的批复》,明确由海港人寿整体受让恒大人寿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 
 
 
 
 
 
15年间被接管8家保险公司,那经营了180年香港保险安全吗? 
 
一、内地15年间被接管8家大型保险公司 
 
再往前算,也有几次保险公司因为偿付能力危机发生过监管接管的事件, 
 
比如2007年新华人寿被接管 
 
2009年中华联合保险被接管 
 
2018年安邦保险集团被接管 
 
2020年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华夏人寿、易安财险因为出现偿付能力危机而被接管 
 
内地这么多保司被接管没有倒闭破产 
 
那香港有没有发生过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危机或者倒闭破产? 
 
答案是:没有。 
 
二、港险180多年的历史 
 
香港保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有180多年的历史, 
 
中间经历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香港沦陷)、 
 
1930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1970年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 
 
香港的保险业不仅没有凋敝衰退,反而发展到了世界数一数二的位置。 
 
 
 
内地是家长式的监管(偿二代) 
 
而香港监管相对宽松,依靠行业自律(香港保险业联会)和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三、成熟的法制和法治精神 
 
      以自律为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监管,或者监管就躺平,任由市场和保险公司自由发展。 
 
      香港保险《保险业条例》 (连同其附属法例)(第41章)是规管香港保险业的主体条例。 
 
 
 
      如下图所示,这里面涵盖更加细化的涉及到诸如精算师资格规格、长期负债厘定、偿付准备金、集团资本等规例、规则。 
 
 
 
      香港保监局依据《保险业条例》的条文,依据下面的细节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1、 授权规定 
 
2、 充足的股本 
 
3、 充足的偿付准备金 
 
 
 
四、港险公司国际信誉机构评级 
 
      国际上有三大知名评级机构,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公司的业务大致相同,但是在业务范围、资信等级设置和评分标准上存在差异。 
 
1、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评级 
 
      分为20个级别, 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分为BB、B、CCC、CC、C和D。 
 
      信用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AA级具有最高信用等级,D级最低,视为对条款的违约; 
 
2、穆迪长期评级 
 
      共分九个级别:Aaa、Aa、A、Baa、Ba、B、Caa、Ca和C。 
 
      其中Aaa级债务的信用质量最高,信用风险最低; 
 
      C级债务为最低债券等级,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机会微乎其微。 
 
3、惠誉的长期信用评级 
 
      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其中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包括BB、B、CCC、CC、C、RD和D。 
 
       AAA等级最高,表示最低的信贷风险; 
 
       D为最低级别,表明一个实体或国家主权已对所有金融债务违约。 
 
 
 
 4、常见几家香港保险公司的评级情况 
 
4.1 保C,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2 
 
4.2 友B,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a2 
 
4.3 安S,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a3 
 
4.4 宏L,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1 
 
4.5 富T,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3 
 
4.6 中Y,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3 
 
4.7 国S,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1 
 
五、香港保险公司不可轻易破产 
 
       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大多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加上香港完备的体制,沿用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所以靠不靠谱,大家已经用购买行为作出了判断。 
 
      有人会说内地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而香港的保险公司可以破产。 
 
      事实上,不管是依据内地保险法还是国际惯例,持有长期人寿保单的保险公司都不能自行解散。 
 
       香港保险条例对有关于保险公司的破产说明已经解释了一切。 
 
 
 
六、香港保险公司难倒闭的八大理由 
 
1、历史层面 
 
      香港保险业到目前发展170多年,还从未出现过保险公司倒闭的现象。 
 
      当初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世界级的投行都有破产,保险公司却依然稳健如初。 
 
2、经济学层面 
 
      保险公司作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市场,个体当然会倒闭 
 
      但即使香港保险公司面临倒闭的境地,也在监管机构的安排下被其他公司接管。 
 
       保单也不可能会失效 
 
       “保单无风险”就是这个意思。 
 
3、现实层面 
 
      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都不会轻易破产 
 
      从保险的地位来讲,保险作为金融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金融行业的最后防火墙,“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 
 
4、准确精算 
 
      保险公司会透过机会率计算,将少数人的风险分摊给一大班人共同承担。 
 
      务求准确计算出承保能力及风险,保险公司更会聘请专业的精算师,将实际情况中会出现的变量和假设,包括预期寿命、疾病发生的机会率、未来的利率走势等,通通计算在风险当中。 
 
5、妥善再保险安排 
 
      保险公司可以透过再保险 (Reinsurance) 将风险分摊出去,将部分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再保险公司 (Reinsurers)。 
 
       根据保监局的规定,保险公司必须为其经营的保险业务作出足够的再保险安排。 
 
      这样,一旦发生突发的情况时需要支付大笔的赔偿,再保险公司便会分担部份赔偿责任。 
 
6、国际型保险公司实力雄厚 
 
      香港的保险公司大多是外资跨国保险公司,这些公司的发展历史很多超过百多年,据点遍布全球,实力雄厚。 
 
      国际保险公司资产庞大,背后的投资以政府国债占比较多,除非多国政府同时倒闭,因此这些保险公司直接倒闭的可能性十分低。 
 
7、政府监管深入保险公司核心 
 
      香港政府在每家合法经营的保险公司的核心精算部门,都会指派一个政府任命的精算师,从而从公司内部监管保险公司的运作,保障客户利益。 
 
       保险公司一方面只可以投资政府认可的,低风险投资工具。 
 
      另一方面,会将某公司客户的保费分摊,由其他保险公司承保,由整个行业共同承担风险。 
 
      如果是境外保险公司在香港注册,所经营业务与母公司独立核算。 
 
      如果母公司出现财务风险,香港政府指定的精算师,会绕过保险公司董事会,直接上报香港政府。 
 
8、充足股本及偿付准备金 
 
      保险公司经营一般及长期保险业务的最低股本要求是$2,000万港元,不过这只是最低要求,实际数额有必要维持比这个数字更高的适当安全水平。 
 
      充足偿付准备金是为了确保保险公司的资产足以应付其负债,并为投保人提供合理的保障。 
 
      保险公司须把其资产多于负债的数额,维持在不少于条例规定的偿付准备金水平,通常是指偿付充足比率至少达到150%,即是资产对负债比率需要至少1.5倍。 
 
不过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会保持超过200%以上。 
 
七、总结 
 
      银行可以破产,信托可以破产,券商也可以破产,唯独保险公司不能有“实质性破产”。 
 
       保险业,是社会金融业最后的一道防火墙。 
 
       所以,从自身的运营策略,到政府监管,都是金融业最重要的一道关卡 
 
       从市场社会经济的稳定考虑,政府也不可能让保险公司破产 
 
       即使保险公司出现问题,政府也会出面接手。 
 
作者:港险不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