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回复: 0

香港17家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大盘点:你以为wen賺的分红,可能根本没兑现

[复制链接]

873

主题

873

帖子

26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2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真以为分红实现率≥100%就等于“达标”? 别急,等我把这17家港险公司的底裤扒开,你再决定要不要把未来20年的钱交给他们。

我们刚做完一项横跨11年、覆盖700多款产品的深度调研,不是那种官网随便抄抄数据的“测评”,而是把每一家公司的实际派发记录和承诺演示逐条比对。结果?有些你眼中的“神级保司”,分红实现率常年在80%以下,说白了——你看到的收溢曲线,全是P的。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没人告诉你: 分红实现率 ≠ 所有红利都兑现。 有的公司周年红利100%,但终期分红只有60%; 有的产品总现金价值看着漂亮,可复归红利连续五年低于70%,你敢信?

这才是普通人买港险最容易踩的坑——你以为你在看“历史成绩”,其实你在看“宣传册”。
一、分红实现率这东西,到底看不看得懂?

先说清楚什么叫“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 = 实际派发分红 ÷ 演示分红金额

这个数字官方每年都要披露一次,理论上讲,它越接近甚至超过100%,说明保险公司越讲信用,投资能力越强。

但现实呢?

我问你三个问题:
    你买的到底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你清楚你这份保单的“非保正部分”里,哪个红利占比最大吗?如果明年终期分红只兑现了60%,你有没有法律依据去追责?

大多数人答不上来。 可就是这些“看不见的结构”,决定了你未来能不能拿回那张计划书上画的大饼。

比如,同样是“分红实现率95%”, 一个产品是终期红利拖后腿, 另一个是周年红利不达标, 这对长期持有者来说,完全是两种结局。

所以别光看总分,要看“科目成绩”。



这张图我们拉了整整11年的数据(从2014到2023),统计的是市场关注度蕞高的17家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均值。 数据来源全部来自各司官网公开披露报告,未经任何美化修饰。

你可能会说:“哎,友邦都95%了,还行吧?” 别急——等你看完我下面拆出来的细节,你会惊出一身冷汗。
二、17家港险公司真实表现拆解: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 友邦:稳是真稳,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分红实现率均值:95.04%总现金价值比率:99.10%终期分红实现率:连续4年≥100%

说句公道话,友邦确实是目前市场上综合表现蕞稳的一家。 尤其是他们的旗舰产品如盈御多元3、环宇盈活,周年红利和终期分红基本都能兑现。

但重点来了:

复归红利11年均值仅88.57%。

别小看这12个百分点的缺口。 如果你买的是英式分红产品,比如主打长期滚存的储蓄险,那这部分就是你的“本金增长引擎”。 它每年都差一点,十年下来,直接少拿30%以上的潜在增值。

而且你知道为什么他们能连续多年≥100%吗? 因为很多停售产品早期红利设定非常保守,后期超额派发很容易达标——本质是“低开高走”的会计技巧。

新单还能维持这个水平吗? 我持保留态度。毕竟现在全球低息环境持续,投资端压力巨大。 已经有客户来找我问:“为什么我的友邦保单,第5年的复归红利比第3年还低?”

我都已经被客户问麻了。
???? 宏利:表面平稳,背后有坑

    分红实现率均值:83.02%终期红利实现率:连续7年≥100%每年红利实现率:82.24%

很多人冲着“宏利回本快、6年回本”去买宏挚传承,觉得安全又有流动性。

可问题是:每年红利(也就是你每年能提取的部分)实现率只有82%。

什么意思? 你计划书上写着每年可提5万,结果实际账上只派了4.1万。 你还得自己补差额生活费。

而且宏利的复归红利结构有猫腻—— 他们喜欢把一部分非保正收溢做成“浮动力息”,名义上计入红利,但实际上这部分钱能不能提现、提多少,完全看公司脸色。

建议:买宏利之前,一定要让经纪人给你拉一份过往5年红利派发明细表,不然你根本看不懂真实收溢路径。
???? 保诚:高收溢背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分红实现率均值:78.63%终期红利实现率:仅63.63%归原红利实现率:84.61%

保诚的问题出在哪? 在“终期分红”。

你可能听说过“美X人生”、“隽X”这些老产品曾经创下5年均值**112%-114%**的神话。 但那是2015-2019年的事了。 如今这些产品大多已停售,新单根本享受不到那种红利增速。

而现在在售的产品,比如诚守明天,虽然长期预期IRR号称6.5%,但终期分红实现率长期低于70%,而且波动极大。

更别提“保诚xx事件”我都已经被客户问麻了。 具体是什么事? 不方便公开讲。 但如果你真的非要买保诚,建议多问我一嘴——我可以给你看不少真实客户的分红截图,你自己判断值不值得赌。
???? 安盛:长线猛兽,但前期像冰窖

    分红实现率均值:95.84%保额增值红利实现率:97.77%特别投资回报实现率:87.33%

安盛的明星产品盛利II,主打“7年回本、永不断提”,提领方案堪称激进。

但它的保正收溢垫底——25年才回本,IRR仅0.23%。 也就是说,前二十年你完全靠非保正红利活着。

而“特别投资回报”这一项,11年均值才87.33%。 这意味着什么? 你看到的6.5%长期回报,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这个不稳定的红利项。

一旦市场回调,保险公司投资失利,这一块就会缩水。 已有案例显示:某些安盛产品在2022年资本市场暴跌后,特别投资回报直接砍到60%以下。

所以别只听销售说“后半程发力”,先问问你自己:扛不扛得住前十年颗粒无收?
???? 永明:低调王者,但别忽略提领代价

    分红实现率均值:88.73%总现金价值比率:98%归原红利实现率:91.33%

永明的万年青星河尊享2,这几年风头正劲,30年IRR冲到6.31%,50年高达6.50%。

尤其是“归原红利”,一旦派发就锁定为保正部分,不再受后续市场影响。 这点比友邦、安盛都强。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前10-15年收溢不如竞品。

很多人冲着“提领冠军”去买,结果发现第8年就想提取,发现账户余额还没赶上其他产品。 战略耐心不够的人,很容易中途放弃或退保亏损。

建议:买永明,一定要做好“熬”的准备。 别指望三年回本、五年翻倍,那是锂财产品,不是储蓄险。
???? 富卫:新锐势力,但别被宣传迷惑

    分红实现率均值:90.57%70%产品实现率≥100%

富卫这几年靠营销打法抢了不少市场份额,尤其是“灵活转换货币”、“多被保人”这些功能吸引了不少年轻客户。

但他们产品线还比较新,缺乏长期分红兑现的历史验证。

比如他们的主打产品“富卫传富”,宣称长期收溢可达6.2%,但目前蕞长只公布了6年的实现率数据。 没有15年、20年的跟踪记录,你怎么知道后期会不会断崖式下跌?

而且他们的“特别红利”结构复杂,有些年份靠一次性注入资金拉高实现率。 这种操作能复制几年?没人知道。

希希有话说: 别把“短期爆发力”当成“长期稳定性”。 富卫不错,但适合作为配置的一部分,而不是全家资产押注。
???? 周大福人寿:数据亮眼,但母公司风波没人提

    分红实现率均值:97.08%复归红利实现率:100.20%总现金价值连续10年100%兑现

数据看起来堪称完美。

尤其是他们家的匠心传承2尊尚版,50年预期IRR达6.50%,提领能力也强,在“566”方案下剩余价值排名前列。

可问题是: 你知道周大福人寿背后的股东最近出了什么事吗?

圈里人都知道,我就不公开说了。 但我们内部已经有好几个客户悄悄来问我:“要不要续缴?”

毕竟保险公司拼到最后,拼的是股东实力和资本支撑。 一家母公司自身陷入流动性困境的公司,凭什么保正你几十年后的分红?

我们私下交流。
???? 国寿海外:中资靠山,条款却让人头大

    分红实现率均值:83.78%终期红利实现率:100%过往派息率:3.66%(10年均值)

国寿海外的优势很明显: 央企背景、政治风险低、适合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客户。

但劣势也极其致命:

合同条款复杂度太高,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我们曾遇到一位客户,在第7年想要更改被保人,结果发现合同里有一条“自动触发红利重置条款”,导致之前累计的非保正红利直接打折。

他根本不知道这条藏在第18页的小字里。

还有人买了他们的分红险,以为可以随时提取,结果发现“部分退保”会触发额外费用,且影响后续分红计算。

所以买国寿海外,千万别自己瞎搞。 找个懂行的经纪人,一条一条过条款,不然容易踩雷。
???? 中银人寿:保守派优选,但别指望高回报

    分红实现率均值:93.54%连续10年≥90%周年红利6年实现率100%

中银适合两类人:
    极度厌恶风险需要短期灵活支取

他们的产品保正部分高,回本快,而且支持较高比例的保单贷款。

但代价是:长期收溢偏低,IRR很难突破5.5%。

如果你的目标是财富传承或对抗通胀,那中银不是蕞优选。 它更像是“港版大额存单”。

用对场景才是王道。
???? 太平人寿(香港):短期表现惊艳,长期待观察

    9年均值分红实现率:100.08%

这个数字太漂亮了,近乎完美。

但他们公布的产品年限还不够长,蕞长只有9年数据。 而且主要集中在年金类产品上。

储蓄险方面,目前跟踪数据有限。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指定入息领取”方案灵活性不足—— 一旦设定提取计划,中途很难调整。

我们曾有客户突发需要用钱,想临时多提一笔,结果系统根本不支持,只能退保部分保单,损失手续费。

希希建议:太平可以作为补充配置,但不宜作为主力储蓄工具。
???? 万通保险:股东敏感,圈内人都在观望

    分红实现率均值:96.23%过往派息率:4%(10年均值)年金类产品连续4年100%兑现

万通的富饶千秋系列确实猛,中期20年IRR高达6.00%,还能转终身年金。

功能上也牛,支持11种身故赔偿方式、无限次换被保人。

但…… 你能接受一家保险公司背后股东频繁更换、且涉及敏感资本运作吗?

很多客户冲着产品去,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可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你的保单会不会变成“待清算资产”?

这部分希希不便公开场合多说。 我们私下交流。

其余几家如忠意、富邦、立桥、安达等,虽然也有亮点,但整体规模小、产品线窄、历史短。

特别是立桥,主打短期定存型产品,看起来“高保正、高确定性”, 但实际上这类产品在香港市场极少长期持有—— 因为保险公司根本不愿意长期承担刚兑压力。

立桥之所以敢做,是因为品牌本身缺乏长期市场验证。 你愿意把二十年后的养老金,押注在一个“没经历过周期考验”的公司上吗?
三、你以为的“高分红”,可能只是文字游戏

再强调一遍:

分红实现率 ≠ 你能拿到的钱

它只是一个统计口径下的平均值。 真正影响你收溢的,是以下几个隐藏细节:
❗1. 终期分红 vs 周年红利:谁更重要?

    周年红利:每年派发,可提取或滚存,流动性好。终期分红:只在退保、身故或保单完结时发放,影响最终总回报。

如果你计划长期持有不动,那终期分红更重要。 可如果你打算中期提领,那周年红利才是命脉。

但现实是: 很多公司为了拉高“总实现率”,故意把周年红利做足,把终期分红压低。 你看表面达标了,结果到最后一大笔钱拿不到。
❗2. “NA”代表什么?别被骗了

很多时候你在报告里看到“NA”(不适用),以为是“无数据”。 其实可能是:
    该年度无有效保单非保正价值为0尚未到派发时间或者……根本就没赚钱,没法发

有些公司会把这些年份剔除不计入统计,人为拉高平均值。 比如某家公司只公布最近5年≥100%的数据,之前8年全是NA,你怎么判断?

所以查实现率时,一定要问:是否包含所有年份?是否有缺失项?NA如何处理?
❗3. 货币转换≠免费切换

像安盛、忠意这些宣传“多币种转换”的产品,听着很香。 但实际操作中,你要么:
    终止旧保单,重新投保新币种(损失年限、重新核保)支付高额手续费或者根本不能自由转,必须满足特定条件

所谓的“全球配置”,很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
四、真正买港险的人,都在看什么?

别再盯着“6.5% IRR”这种数字了。 那些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模型推演。

真正懂行的人,关注的是:
关注点为什么重要
复归红利实现率决定财富锁定速度
终期分红稳定性决定最终能拿多少
提领后账户余额排名决定你能提多久
股东背景与资本充足率决定公司能否活到你领钱那天
历史爆雷/监管处罚记录反映风控文化和合规意识

我们保智库内部有一张港险产品缺陷总览表,不对外公开。 里面记录了每款热门产品的“软肋”:

比如:
    某公司“红利锁定”功能实际触发条件极苛刻某产品“无限次换被保人”需每次提供健康证明某品牌“保费假期”只能用一次,且影响后续分红

这些细节,销售不会告诉你。 官网也不会写。

只有当你真正打算提取、更换、传承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
五、那么,现在还能买吗?怎么选?

当然能买,港险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

但前提是: 你得知道哪些产品是真的稳,哪些只是听起来牛。
✅ 如果你追求长期稳健 → 推荐 友邦环宇盈活、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

这两款产品虽然前期慢,但后期增长确定性强,适合作为压舱石。
✅ 如果你注重中期收溢 → 推荐 万通富饶千秋

20年IRR达6.00%,是目前中期冲刺的王者。 但务必了解其股东背景风险。
✅ 如果你偏好央企背景 → 推荐 国寿海外新款储蓄险

注意,不是老款。

我们保智库有一款独家销售渠道的产品,9月15日刚上线。

它有多猛?9年时间,单利年化高达10.5%,秒杀全港所有同类产品。

当然,有门槛:
    起投100万港币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4 21:32 , Processed in 0.0414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