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回复: 0

【华创金融产业】债券型基金重占主导,分红险新发占比大增 | 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9期(9月6日-9月19日)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189

帖子

5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7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银行理财产品: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本双周理财市场新发产品1214只(不含子期),固收型产品占绝对主导(97.69%),其中尤其以固收+类为主流;理财子公司为发行主力(72.82%),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长期限产品(1年-3年)最受欢迎;产品收益率分化显著,头部机构通过多资产策略实现超额收益。


    基金产品:


2025年9月6日至19日,基金新发市场呈现“总量回升、结构分化”特征。全市场共发行基金95只,合计发行份额966.22亿份。其中,9月第2周(9月6日-12日)发行节奏较缓,新发39只,总份额217.94亿份,平均份额5.59亿份;9月第3周(9月13日-19日)为发行高峰,单周发行56只,份额748.28亿份,平均份额13.36亿份,量质双升。产品类型上,债券型基金以513.18亿份的总发行份额重回主流,在全市场新发基金份额中占比53.11%,平均发行份额19.74亿份为全市场最高,显著高于股票型基金(7.23亿份)和混合型基金(4.76亿份)。市场热点集中于科创债ETF和科技主题基金,多只产品实现“一日售罄”,反映投资者对低风险固收产品和高成长科技赛道的双重偏好。


    保险产品:


2025年9月6日至9月19日,保险市场新发产品数量回稳、结构调整趋势继续强化。经历了前一双周“老产品冲刺-新产品切换”的市场剧烈调整期,本期新发数量回归到8月31日预定利率调整政策前的正常水平。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本期双周内新发共计64款保险产品,较上一期爆发式的317只新发总数下降了79.81%,其中人寿保险和年金险分别新发43只和21只,较上一期分别减少了77.72%和83.06%,二者在市场中的占比基本和此前持平;但从产品类型的结构来看,不论是人寿保险还是年金保险中,分红险的占比明显提高,传统型保险的占比都产生了显著收缩,年金险中传统型产品的新发甚至降为0,为5月底本系列报告第一期发布以来的首次挂零。分红型产品在此双周期间表现尤为突出,在发行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接受度方面也显著提升。这种结构性变化主要源于预定利率非对称下调的政策影响。

万能险结算利率延续下行趋势,8月多数产品集中于2.5%-3%区间(1190个产品中有1033个),超过85%,这一区间已成为行业常态。仅99款产品利率超过3%,最高利率为3.5%。

本期年金保险的IRR测算聚焦于分红险,分为养老年金、非养老年金两类作比较。由选取的几个代表性保险产品比较,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各类分红险的保证IRR普遍偏低,主要依靠分红提升收益,红利IRR成为衡量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养老年金分红险的IRR整体浮动区间更小,非养老年金流动性更好,养老年金更适合长期持有,主因养老年金保险期限更长,资金运用效率更高,此外这也符合监管引导长期储蓄的政策导向。未来发展趋势上看,短期内IRR水平或将稳中微降,经过8月底的集中调整后,新产品收益水平将进入相对稳定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长期来看,IRR有望随着利率环境改善而企稳乃至回升。另外,客户既关注保证收益的安全性,也期望通过分红机制分享保险公司投资成果,这推动分红型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不符合预期变化;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大;数据更新不及时。





报告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

1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本双周理财市场新发产品1214只(不含子期),固收型产品占绝对主导(97.69%),其中尤其以固收+类为主流;理财子公司为发行主力(72.82%),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长期限产品(1年-3年)最受欢迎;产品收益率分化显著,头部机构通过多资产策略实现超额收益。低利率环境下,固收+产品平衡收益与风险,叠加居民储蓄向理财迁移,推动市场结构性扩张。未来短期内固收+仍将主导市场,中长期来看产品多元化与策略精细化将成为竞争关键, ESG、黄金等主题产品或成新增长点,中长期理财子公司头部效应与中小银行代销转型并行。



2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1、固收+产品:低利率环境下的新发主力

本双周新发固收+型产品818只,在全市场理财产品中占比超过60%,显著高于纯固收型(223只)及其他类型产品。分析其核心驱动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其符合众多投资者的收益需求,当前一年期定存利率不足1%,居民储蓄“搬家”推动资金转向理财,固收+产品通过配置5%-10%的权益、黄金或衍生品,业绩基准较纯债产品存在明显收益优势;另一方面是由于风险适配,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对波动容忍度提升但仍偏好稳健,固收+产品通过“债券底仓+卫星策略”(如中证1000指数增强、黄金ETF)平衡风险,吸引投资者;另外理财机构发行固收+产品的策略也在不断进化,头部机构加速迭代策略,如贝莱德建信理财“贝远美元固收”产品引入跨境资产对冲汇率风险,光大理财“阳光金增利”系列挂钩黄金价格,借国际金价突破之机增厚收益。

2、中长期限产品:净值化转型下的“持有期之变”

本双周3个月-6个月(含)产品304只(25.04%),6-12个月(含)产品270只(22.24%),1-3年(含)370只(30.48 %),中长期限产品合计占比接近80%。从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看,1-3年期产品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达2.67%,为各期限类型中最高。中长期限产品通过锁定久期获取更高票息,持有期拉长可平滑净值波动。另外,中长期限产品受青睐也与政策引导有关,监管鼓励理财子公司发行长期限产品,如养老理财、ESG主题产品。

3

突出产品与机构表现

1、渤银理财“财收有略”系列:固收+策略的规模化标杆

作为本期发行量最大的产品系列(20余只),“财收有略”系列以一年期封闭式固收+产品为核心。该系列全部为封闭式净值型,投资类型以固收+为主。

依托母行渤海银行的区域渠道优势,叠加1元起购的低门槛设计,吸引大量零售资金,单只产品平均募集规模远超中小理财子公司。该系列印证了固收+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的“存款替代”作用,预计未来一年固收+产品占比将维持较高水准,头部机构会进一步通过“固收+量化对冲”“固收+黄金”等细分策略拉开收益差距。

2、贝莱德建信理财“贝远美元固收”产品:跨境收益的差异化突围

作为外资控股理财子公司的代表,“贝远美元固收”系列包含不同期限的产品款式。该系列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依托贝莱德全球投研平台,获取境内机构难以触及的高息美元资产,如美国高评级企业债、东南亚主权债等;而随着居民跨境资产配置意识提升,外资理财子公司凭借全球化资产获取能力,在美元、欧元等外币理财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基金产品

1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2025年9月6日至19日,基金新发市场呈现“总量回升、结构分化”特征。全市场共发行基金95只,合计发行份额966.22亿份。其中,9月第2周(9月6日-12日)发行节奏较缓,新发39只,总份额217.94亿份,平均份额5.59亿份;9月第3周(9月13日-19日)为发行高峰,单周发行56只,份额748.28亿份,平均份额13.36亿份,量质双升。产品类型上,债券型基金以513.18亿份的总发行份额重回主流,在全市场新发基金份额中占比53.11%,平均发行份额19.74亿份为全市场最高,显著高于股票型基金(7.23亿份)和混合型基金(4.76亿份)。市场热点集中于科创债ETF和科技主题基金,多只产品实现“一日售罄”,反映投资者对低风险固收产品和高成长科技赛道的双重偏好。



2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1、发行规模与节奏:前低后高,周度分化明显

本期双周发行呈现“单周缓行、次周爆发”的特点。9月第2周的新发基金规模较前一周环比有所收缩,而9月第3周单周新发规模突破700亿份,创今年以来单周新高,主要受科创债ETF集中发行的影响。9月13日,第二批科创债ETF全部产品实现“一日售罄”,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延续了首批发行时的热度,发行份额接近30亿元募集上限的基金超过10只(如兴业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募集30亿份、银华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募集29.99亿份、华泰柏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募集29.91亿份等),反映了市场对低波动、政策支持的科创债资产的青睐。但由于9月第3周规模高增与科创债ETF集中供给高度相关,短期发行热度或受情绪影响,需警惕后续市场情绪波动对发行节奏的影响。

2、产品类型结构:债券型重回主导,权益类数多量少

从一级分类看,债券型基金占据绝对主导,发行26只,规模513.18亿元,占比53.11%,其中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如科创债ETF)新发15只;股票型发行45只,但新发份额仅有325.22亿份,占比33.66%;混合型19只,份额90.53亿份,占比9.37%。债券型基金重回火热地位,与利率环境稳定对债券型基金的利好影响有关,此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维持低位,债券型基金(尤其是高等级信用债ETF)因票息稳定、波动小受到配置资金青睐。



3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权益产品领涨收益,科创债ETF新发火热

2025年9月6日至9月19日新发基金市场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权益类产品凭借科技与周期赛道的短期行情领跑收益榜,其中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A成立以来回报超4%;债券类产品中,科创债ETF受机构资金追捧,单只发行规模均接近30亿元上限,但净值波动极小;低风险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则延续稳健配置属性。这一格局既反映了权益市场对科技成长赛道的短期乐观预期,也体现了机构对高评级科创债资产的长期配置需求。

1、主动权益类:均衡配置与行业深耕并重

2025年9月6日至9月19日新发基金中,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收益表现突出,其中万家周期视野A(025445.OF)、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A(025499.OF)截至到9月24日的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达5.93%和4.68%,凭借灵活的选股策略,显著领先同期新发产品。万家周期视野于9月16日发行,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于9月9日发行,均为成立时间较短的新产品。在市场情绪回暖背景下,基金可能快速完成建仓,抓住了9月中旬科技与周期板块的上涨行情,这是其短期回报领先的重要原因。

9月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科技与周期板块成为市场主线,新兴科技赛道的强劲表现带动相关主题基金收益攀升。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直接受益于AI产业链景气度提升,万家周期视野则可能布局了周期行业中的高景气细分领域,如高端制造、资源品等。但权益类产品规模普遍较小(二者均为0.10-0.11亿元),反映当前市场对小型基金公司主动产品的认购相对谨慎,更多依赖渠道与品牌效应。另外,新发基金成立时间较短,业绩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较大,需警惕高收益背后的波动风险。

2、科创债ETF:机构配置需求爆发,政策与低风险属性驱动规模

本期新发众多科创债ETF,如兴业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银华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华泰柏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均于9月12日发行,单只规模均接近或已达到30亿元,成为本期新发基金规模的主力担当。

其规模爆发的核心逻辑,一方面是由于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科创债是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创债ETF自身的性质符合机构低风险配置需求,信用风险低,契合银行、保险等机构对“高评级+稳收益”资产的配置需求。

3、低风险产品: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补充流动性管理工具

新华中证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024719.OF)作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以“高流动性+低波动”为核心,7天持有期设计兼顾收益与灵活性,主要面向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补充市场需求,本期新发份额达到41.57亿份为本期最高。



保险产品

2025年9月6日至9月19日,保险市场新发产品数量回稳、结构调整趋势继续强化。经历了前一双周“老产品冲刺-新产品切换”的市场剧烈调整期,本期新发数量回归到8月31日预定利率调整政策前的正常水平。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本期双周内新发共计64款保险产品,较上一期爆发式的317只新发总数下降了79.81%,其中人寿保险和年金险分别新发43只和21只,较上一期分别减少了77.72%和83.06%,二者在市场中的占比基本和此前持平;但从产品类型的结构来看,不论是人寿保险还是年金保险中,分红险的占比明显提高,传统型保险的占比都产生了显著收缩,年金险中传统型产品的新发甚至降为0,为5月底本系列报告第一期发布以来的首次挂零。

分红型产品在此双周期间表现尤为突出,在发行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接受度方面也显著提升。这种结构性变化主要源于预定利率非对称下调的政策影响。9月1日起,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新旧产品切换全面完成。普通型和万能型保险产品较此前下调50个基点,而分红型保险产品仅下调25个基点。这种非对称调整使得分红险的相对优势更加突出——分红险由于兼具保底收益与浮动分红优势,在保证部分收益率适度下调的同时,提高了总体预期收益的吸引力,成为险企转型重点。预计分红险未来的市场占比将持续提升,保险产品结构或将重塑。

万能险结算利率延续下行趋势,8月多数产品集中于2.5%-3%区间(1190个产品中有1033个),超过85%,这一区间已成为行业常态。仅99款产品利率超过3%,最高利率为3.5%;部分产品结算利率从7月甚至6月以来出现环比下调,长期下行趋势显著,且同时涉及大型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产品,如北大方正人寿的“聚宝盆(如意版)”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从7月的3.3%降至8月的3.2%,爱心人寿的“鑫丰利两全保险(万能型)”的结算利率从7月的3.2%降至8月的3%,阳光人寿的“财富相伴A款年金保险(万能型)”从6月的2.9%降至7、8月的2.5%,反映了部分险企持续调整利率以匹配投资收益。这种下行趋势主要受监管政策引导和行业转型需求的影响。《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结算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匹配,防范利差损风险,该政策颁布以来,险企主动压降利率以降低负债成本。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2025年9月从1.5%下调至1.0%,刚性成本下降,进一步打开结算利率下行空间。

1

人寿保险

本期新发的43款人寿保险中,包括传统型产品新发19款(前值109款),占比降至44.19%(前值56.48%);分红型人寿保险新发23款(前值76款),占比升至53.49%,较上一双周的39.38%和此前两期均有所提高,代替传统型成为主力;万能型新发1款(前值8款),占比2.33%(前值4.15%)也略有下降。



2

年金保险

1、年金保险新发情况

本期新发的21款年金保险产品中,结构占比发生了深度调整。分红型新发17只,占比80.95%成为绝对主力;万能型新发3只,除去上期产品切换新发暴增的影响,较此前的持续缺失状态相比实现了一定突破。传统型产品的新发占比近几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50%-65%),本期则出现缺失,体现了预定利率下调后分红险逐渐成为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2、年金保险IRR测算

内部收益率(IRR)是衡量保险产品收益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投保人持有保单期间的年度化收益率。由于分红险本身包括“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的性质,以及本期新发数量占比较大的因素,本期年金保险的IRR测算聚焦于分红险,分为养老年金、非养老年金两类作比较。

分红型养老年金的IRR,我们以太平人寿发行的太平卓越颐养(臻享版)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和君康人寿发行的君康一生一世(祥瑞3号)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进行测算,分别采用其在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的案例计算,具体结果见图表。从这两款产品的比较分析来看:收益水平上,大型保险公司的产品的保证IRR高于小型公司0.4-0.5个百分点,主因大型公司投资能力较强,在收益性和稳定性上更优,因此红利演示更乐观;预期收益结构上,大小公司的分红贡献差异不大,均在1.10%-1.20%之间,主因大型公司拥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小型公司产品更具进取性,因此分红实现预期均较为稳健。



分红型非养老年金的IRR,我们以中信保诚发行的中信保诚「隽享鸿利」年金保险B3款(分红型)和复星保德信发行的复星保德信星颐朱雀版中期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进行测算,因非养老年金的保险期限较短,我们仅测算短期(10年期)IRR和满期IRR。从图表显示的结果来看,小型公司产品的含红利IRR更高,反映了小型公司需要通过较高的保证收益来提升产品吸引力。



两个表格横向比较,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各类分红险的的保证IRR普遍偏低,主要依靠分红提升收益,红利IRR成为衡量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养老年金分红险的IRR整体浮动区间更小,非养老年金流动性更好,养老年金更适合长期持有,主因养老年金保险期限更长,资金运用效率更高,此外这也符合监管引导长期储蓄的政策导向。但不管是养老年金产品还是非养老年金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促使产品收益更理性,分红险因灵活性和浮动收益受青睐;竞争格局更加明确,大型保险公司拥有综合金融生态、投资渠道和风控能力优势,而中小型保险公司可能更具灵活性和进取性。

未来发展趋势上看,短期内IRR水平或将稳中微降,经过8月底的集中调整后,新产品收益水平将进入相对稳定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长期来看,IRR有望随着利率环境改善而企稳乃至回升。另外,客户既关注保证收益的安全性,也期望通过分红机制分享保险公司投资成果,这推动分红型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利率环境变化下,产品收益结构将持续优化,保险公司通过平衡保证部分与分红部分的结构来平衡收益与风险。差异化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大型公司依托品牌和渠道优势,更注重长期稳健经营,产品收益设定相对保守;小型公司则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收益水平或“保险+服务”等创新模式,来争取市场份额;长期来看在产品创新加速的趋势下,IRR分化可能加剧。

剩余图表和正文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9月2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金融产业】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9期(9月6日-9月19日):债券型基金重占主导,分红险新发占比大增》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不符合预期变化;

2、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大;

3、数据更新不及时。

1

END

1

欢迎关注



华创证券|产业研究中心

产业研究中心 | 团队介绍

研究主管:洪锦屏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证券。2016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2010年获得新财富非银行金融最佳分析师第二名(团队),2015年金牛奖非银金融第五名,2017年金牛奖非银金融第四名,2019年金牛奖非银金融最佳分析师,2019年Wind金牌分析师非银金融第五名,2020年新财富最佳金融产业研究团队第8名,2020年水晶球非银研究公募榜单入围,2021年金牛奖非银金融第五名成员,2021年新浪财经金麒麟非银金融新锐分析师第二名成员,2022年第十届Choice非银最佳分析师,2022年水晶球非银研究公募第五名,2022年第十三届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非银最佳分析师团队成员,2022年第四届新浪财经金麒麟非银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七名。

高级分析师:肖琳

四川大学公司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招商证券研发中心,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方向:科技和高端制造产业。

助理分析师:张慧

悉尼大学商学学士,蒙纳士大学银行与金融硕士。2019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方向:大消费产业。

助理分析师:邱弘奥

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金融数学硕士。曾任职于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方向:周期性行业,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工业金属、装备制造和汽车。

助理研究员:刘晔晖

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平安银行,2024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方向:大金融产业。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5 06:27 , Processed in 0.0379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