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回复: 0

京东在香港拿保险牌照的野心:背后的中产财富新逻辑

[复制链接]

844

主题

844

帖子

25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42
发表于 前天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rich_media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fix_apple_default_style">
     

Hi 我是 Evelyn ,每周末在香港,读个第二硕士,去公司参加下保险培训,陪客户签单~

反正,每周末都在。

今天在香港跟保险的同事们一起聊天,大家又说到京东在港拿保险牌照的事情。

这个事情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并不算小,但我们不能只看热闹,其实我觉得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的。

一,先说下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

过往,内地保险行业也都是各家保险公司招自己的代理人进行销售。

在保险行业发展初期,各种素质参差不齐的代理人们野蛮进行地推式销售,大部分代理可能自己都看不懂合同,说句不好听的话,那个年代,有多少代理人有本科学历?

但还是应该感谢老一批的代理人,他们帮中国老百姓完成了保险的普及。

但也遗留了很多问题,例如,无脑按头销售、人情式销售,让很多人至今仍对保险有不好的印象,甚至非常抵触,但这其实耽误的是自己。

比如,正常情况,刘阿姨本来应该给自己配齐医疗险和重疾险,但她被同小区的保险代理人隔三差五的骚扰,烦不胜烦,继而认为保险这东西肯定不靠谱,肯定是在割我韭菜,不然你为什么总盯着让我买?

于是,在这种心态下,刘阿姨什么保险也没投,现在退休了,帮儿子带孙子越发力不从心,今年生病住院,发现心血管疾病已经需要手术了,这时才想到买保险,但此时刘阿姨的身体情况显然已经不符合投保条件了,这耽误的都是自己。

说回到保险行业,保险业诞生于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品,发展至今,健康险已经成为个人的重要保障,但内地的保险行业的代理人水准,显然与内地的经济发展不对等。

就是说,内地经济这么好,快赶上欧美了,但保险行业却落后很多呀

二,行业的整体升级

于是 2010 年后,内地引入国外的经纪人模式,涌现出了明亚、大童、永达理等优秀的头部保险经纪公司。

经纪模式下,就是一家经纪公司能够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经纪人在面对客户时,不再是无脑推销某一款产品,而是会详细询问客户的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产品库里挑选最适合的产品。

这种模式,无疑更加贴合客户的需求,因为我不是硬要卖给你什么,而且你有需求,我来为你选择合适的方案。

经纪人阶段,保险行业,全面升级到了顾问的维度。

所以你看各大平台上的大 V ,几乎全是经纪人。为什么不是代理人呢?

代理人只能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太有限了,没办法帮客户货比三家,没办法做横向对比表,没办法从一堆产品中分析优劣,给出建议。

过去十年,保险经纪公司迅速在内地占领高地。

那香港呢?其实在互联网化方面,香港是有滞后性的,也因此造成目前仍是代理人为主的旧时代。

这种现状显然需要变革,需要被内地互联网大厂颠覆一下

内地大厂就擅长用线上化方式来颠覆传统行业。

京东本次在香港,拿的也是保险经纪牌照,但显然京东不满足只销售保险,而是目标剑指“资管”。

刘强东选择“杀入”保险领域,是因为保险已从“防身工具”变身“财富加速器”。

在全球动荡中,内地中产正集体醒悟:光攒人民币不够,得有“全球护照”。

香港保险,就是那把钥匙——解锁美元资产、全球复利、家族传承。

很多客户问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什么差别?还有很多人看着身边人纷纷到香港投保,觉得疑惑,港险这东西到底好在哪?

三,从这几个维度,我们来对比下港险和内地险:

1. 投资范围:全球配置vs本土局限

香港保险如同“环球游艇”,保费一入账便可投向全球市场:美债年息4%以上,欧洲REITs地产信托租金分红源源不断,东南亚新兴股增长潜力巨大。

一份储蓄型终身险,IRR(内部收益率)轻松可达5%-7%,复利滚存10年,百万本金可增长至200万以上。

内地保险更像“后院小菜园”,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资金超60%锁死在银行存款、国债和AAA企业债里,海外投资占比不足5%。

监管虽保障了安全,但也限制了收益空间,平均年化收益仅2%-3.5%,10年下来百万本金约变为140万,勉强跟上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增值能力有限。

2. 货币优势:美元资产vs单一货币

汇率波动如同隐形杀手,人民币若一夜贬值5%,百万积蓄瞬间蒸发2.5万。

香港保险内置“美元铠甲”,保单默认以美元/港币计价,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具有抗通胀属性。

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收益水涨船高,面对新兴市场乱象时也能保持稳定。

更重要的是资金可以直接到海外账户,也就是说没有了5万美元换汇额度的限制,方便支付留学费用、海外购房首付及医疗开支等跨境场景。

3. 传承功能:灵活定制vs刚性约束

香港保险的法律功能非常强大,真的要好好利用。

比如被保险人可随时更换(如从父母到子女再到孙辈),这样保单就可以永续传承。

比如拆分功能,可以拆给 2 个孩子,也可以拆出一份给自己养老用。

现金流也可自定义(如50岁投保,60岁月领年金,80岁传子女后保单继续增值)。

再比如信托功能,可以设置领钱的条件,例如,考上大学领多少钱,结婚领多少钱。

并能避开遗产税(香港遗产税0%),实现财富“接力赛”——10年增值20%,传代再滚存30%,家族净值可翻三倍。

内地保单则刚性较强:受益人锁定,拆分困难,若需传承功能需额外配置信托(起步50万,律师费每年万元起),适合“单兵作战”,但在家族财富管理方面,就有点不够用了。

四,给中产家庭一些建议吧

京东入局并非孤例,阿里、腾讯早已布局港股,巨头们纷纷嗅到“全球风口”。

在2025这个“后疫情+AI”节点,保险正从“被动买”变为“主动投”,香港保险成为中产家庭的“第二曲线”。

对于中产家庭而言,有两种配置选择:

若倾向稳中求进,内地保险门槛低、触手可及;

若希望进中求稳,选择香港保险,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本质上,保险是对未来财富的保障与投资,巨头们已杀入“出海”赛道,个人投资者也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别让机会溜走,你的“香港时刻”或许已经到来。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4 21:32 , Processed in 0.037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