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070 重疾险全攻略(上)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04

帖子

6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是最先考虑重大伤病的风险转移?★
<div class="rich_media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

068 一个全新的角度给你讲清楚保险中已经分析过,风险管理要先转移后果严重、发生概率大的风险,重大伤病便是了。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重大疾病概率发生表,以20岁为基数,没有患重大疾病,并且一直健康的活到了104岁,那么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

而重大伤病对于家庭的影响,在财务方面,除了巨额的治疗和康复费用(支出增加)外,还有因此停工造成的收入减少,是一个“双重打击”,因病返贫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应最先考虑其风险转移。

★重疾险和医疗险,为什么先考虑重疾险?★

在重大伤病这项风险中,重疾险是对收入端减少的补偿,而医疗险是对支出端增加的报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是都要配齐。



在预算有限只能慢慢配置的情况下,要先配置重疾险,主要原因为:


    重疾险是确诊即赔,“先付”,而医疗险是事后报销,“后付”,时间上的差别导致先配置重疾险,万一确诊重大疾病,可以及时拿到钱,缴纳住院押金等前期垫付的费用,不至于捉襟见肘。

    越年轻、身体越健康的时候要早买重疾险,此时费率便宜保障全面;而等身体已经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很有可能就买不上,被拒保或者加费/除外承保了;投保年龄有限制,一般55周岁以上甚至买不了重疾险了。

    基本都已经交了社保,社保中的医疗保险能够报销一部分支出,虽说覆盖的保障范围有限,但也能先顶上一阵了


★哪些家庭成员要配置重疾险?★

由于重疾险的收入补偿性质,应是有收入的上班夫妻最先配置。

孩子——没有收入,谈不上收入补偿;得重疾的概率低,可以等他成年后自己投保;但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考虑到父母看护产生的收入减少,或者从越小投保费率越低的角度,可以给孩子也配置重疾险。

老人——退休后,退休金等收入不会因为重疾而减少,也谈不上收入补偿;但考虑到看护老人可能对收入的影响,若将来出现了比较合适完善的,可以选择一份老年人护理险;过了55岁的老年人基本也买不了重疾险,或者有额度限制、健康告知过不去、保费倒挂等种种问题,不要买重疾险,同样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下防癌险。

★保额的确定——可以后来追加、重复买吗?★

一般来说,重疾险的保额考虑为3-5倍年收入。

最合理的重疾保额应该是5倍以上的年收入,因为大病,尤其是癌症,有5年生存率的指标,五年后如果仍然生存,再复发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可能暂时无法购买那么高的重疾保额,那么相对折中的保额就是3倍年收入,因为有统计数据显示,大病3年后的复发率也会明显下降,所以就算无法休养5年,那么至少休养3年。

重疾险保额理论上没有限制,并且可以重复购买,真的发生重疾的话符合理赔条件都是可以重复理赔的。因此,如果当前不能支撑足够的保额,可以先在能力范围内投保,然后等预算充足的时候,或者收入提高、险种更新(比如这次2021.2.1起重疾险新规)时,原有保额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再追加保额或者增购产品。

★重疾险的分类——买哪种?★

重疾险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消费型、储蓄型、返还型。



*注: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的保费价格有差异,图中只是大概选取了几个,感受一下不同类型的保险,保费水平差别。

消费型重疾险:

没有身故责任(现金价值是开口朝下的抛物线,身故返还的现金价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患了重疾才赔付保额,若到期未出险,保费就消费掉了。

消费型重疾还原了重疾险保障的本质,用比较低的保费撬动高额的保额杠杆,节约下来的保费去储蓄理财,是最“纯粹”的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

一般来说储蓄型的保险大多为终身保障,带身故赔付保额的责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消费型重疾+身故责任,但身故和重疾责任只会理赔一个,假设赔重疾之后再身故,那合同已经结束了。

由上面图中的保费估算可以看出,由于身故责任的增加,储蓄型的保费也比消费型显著增加。(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是逐年增加的)

返还型/分红型重疾险:

返还型的重疾险,即大家常理解的“有病赔钱,没事返本”。这种保险过往几年的销售非常火爆的,就是因为抓住了大家没出事拿回本金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建议配置的——保险的核心一定是、也必须是保障。看到上图的保费对比,你就可以了解到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按多出来的保费与到期收回的金额来看,收益率低得可怜,严重占用了大家的资金成本。

分红型重疾险类似,多交的保费和分红相比,收益率极低——甚至重疾险都不是主体,一般来说是主险为终身寿险,重疾作为附加,我就买过这种重疾险,经过许久的研究才终于弄明白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赶紧重新买了高保额的…

建议大家选择保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

1.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计算得出各年龄已患重疾(6病种、25病种)概率表如下图:



60岁之后患病率显著上升,定期重疾保障力度是非常有限的;重疾险属于健康险,同样属于健康险的医疗险在市场上却少有保至终身的,最长的只能保证续保6年,因此保至终身只能靠重疾险来托底,趁着年轻,身体健康,锁定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保额,保障选择至终身。

2. 身故责任是在身故后才能拿到的钱,本质上相当于寿险,可用定期寿险替代,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的组合能够达到储蓄型重疾险的作用,重疾和身故还是独立而不是共用的保额;另外之前讲过,有家庭责任的经济支柱才需配置寿险,因此寿险(身故责任)不必配置到终身,否则也是一种浪费。

★购买渠道——要买大公司的吗?网购靠谱吗?★

买重疾险要选大的保险公司吗?——不必。

1. 你理解的大小是相对的,再“小”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也要达到2亿。

2. 银保监会严格监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偿付能力、再保险机制等,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偿二代的风险体系下,极大概率不会倒闭,达到99.5%

保险的购买渠道:

-保险代理人:只能卖某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保险经纪人:合作的保险公司多,可以对接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银行

-电话

-互联网:保险公司官网、公众号、APP;第三方销售平台

不管在哪个渠道购买保险,同一款产品的定价都是统一的;并且,购买保险后,核保、承保和理赔都是由保险公司负责,并不会因渠道不同而差异对待——只要去银保监会官网查询,里面有备案的都是真的(要以保险合同上的名字为准,不要查为了好记起的“花名”、“艺名”)



注意:“相互宝”不是保险!!!





从上图的相互宝条款中可以看出,它不是保险,绕开了银保监会的监管,发行方可以随意修改条款,拥有“最终解释权”,实际上,网上“揭露”相互宝的文章也已经太多了;总之,除非实在是拮据,要依靠相互宝这类低收费的产品撑一段时间,否则有能力的都要尽力尽早购买正规的保险产品,权益才有保障。

以上的问题都考虑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有目标地去挑选具体的产品了。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4 21:50 , Processed in 0.0464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