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4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了香港保险中期统计数据: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单总保费高达1737亿港元,同比暴涨50.5%,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个人新单总保费高达1735亿港元,分别创历年同期保费新高!首季度保费934.1亿港元,二季度803.3亿港元,延续增长势头。
按保单数计,上半年保单数为59.2万张,较2024年同期51.5万张,同比提升15%。
货币结构:美元占比79.8%,港元16.5%,人民币2.6%,其他1.0%。
缴费期结构:整付保单占47.7%,<5年保费占28.8%,5-10年占21%。
渠道结构:银行渠道占40.1%,经纪占35.2%,代理占19.4%,直接占5.3%。
核心数据总结
全港新单总保费1,737亿港币
2025年上半年,全港新单总保费高达1,737亿港元,其中个人新单保费1,735亿港币,占总体99.9%,分别再度刷新自2001年香港保监局公布数据以来的最高季度数据!
再次印证香港保险业增势不减!首季度934亿港元保费迎来开门红后,二季度保费高达803亿港元,再度突破历史同期数据!
保单货币多样化
香港保单的货币以美元为主,占比高达79.8%,而人民币占比则为2.6%。
近年来,多元货币储蓄险成为了香港最热门的产品之一。这种保单能够涵盖人民币、美元、英镑等多种世界主流货币,从而满足了财富人群对于多元化资产配置、稳健增值以及高效传承的需求。

缴费期结构
全港的缴费期结构,从保费总额的角度出发,整付保费总额则占据了47.7%的比例。
1,737亿港元新单保费刷新纪录,其意义远超数字本身,是国际市场对香港风险管理枢纽地位投下的坚实信任票。

内地访客数据成谜
或许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季度数据尚未公布。
不过,今天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最新的香港保险公司(非银)业务排名!快来看看,你投保的公司上榜了吗?
一、最新标准保费收入排名
按标准保费收入计算(即整付保费×10% + 年度化保费),香港前五大非银保险公司依次为:友邦、保诚、国寿、宏利及安盛。
二、最新总保费收入排名
按总保费收入(整付保费 + 年度化保费)计算,香港前五大非银保险公司依次为:友邦、富卫、宏利、保诚及中国人寿
内地访客数据
虽然2025年上半年内地访客保费及保单详情暂未公布,但上半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规模突破500亿港元,逼近2023年全年总量,全年有望突破700亿港元。
香港保险分红型产品特性,以及大公司的稳健实力,构成了这一趋势背后的支撑因素。
下面????????以友邦和保诚为例:
友邦保险(AIA):全方位稳健
友邦保险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280亿美元,突显友邦其雄厚资本实力。
友邦新业务价值提升了14%,达到28.38美元,在其18个市场里,有13个达成了增长,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市场贡献了总量的35%,再加上内地市场,中国区占比高达60%,这突出了亚太地区的增长潜力。
保诚保险(Prudential):投资实力强劲
拥有177年历史的保诚集团,是香港保险市场“顶流”之一,在2025年上半年,其税后利润同比大幅飙升接近十倍,香港业务多项指标实现双位数增长。
保险收入达到了53.26亿美元,相比于2024年上半年增长了7.36%,并且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半数。新业务利润增长了12%,其中香港市场贡献了16%的增长,在内地客和本地市场的双重驱动之下成为了盈利支柱。
年度保费等值即 APE 的销售额,按年增长了 13.6%,增至 10.85 亿元,这体现出强大的现金流以及资本管理能力。保诚的投资组合,以债券为核心,此核心占比为 48.7%,还搭配了股票和集体投资基金,其结构稳健。
结语
随着6.5%演示利率上限的实施及D-SII(本土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框架的建立,香港保险市场迎来了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其已从昔日以高收益为导向的单维竞争,转向“强监管、多品类、稳收益”的新平衡阶段。
上半年1,737亿港元的保费收入,不仅印证了市场自身的成熟与国际认可,更凸显其在“安全基石与多元保障”层面构筑的独特价值,由此持续吸引全球高净值人群将其纳入战略资产配置。
展望未来,在制度持续完善与客户需求升级的双轮驱动下,香港保险业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竞争力,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健、优质、多元与可持续的保障方案。
——END——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任何专业性建议、邀约、销售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