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全球利率下行、投资回报普遍承压,当"资产荒"成为高净值人群的共同焦虑时——香港保险却交出了一份让市场为之一振的成绩单。
2025年10月24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正式公布:
全港上半年个人新单总保费高达1,737.4亿港元,同比增长50.5%!
这不仅是历史新高,更是在降息周期与强监管环境下,香港保险市场韧性与吸引力的最佳注解。
上半年累计1737亿,
单季803亿延续高位
2025年上半年,香港保险市场呈现"高开稳走"的态势:
⏩Q1新造保费:934.1亿港元("开门红")
⏩Q2新造保费:803.3亿港元
上半年累计1737亿的总量刷新历年同期纪录。其中个人新单保费占比高达99.9%,再次印证:香港保险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来自高净值个人客户对财富配置、风险对冲的刚性需求。
左右滑动查看季度/年度数据
从保单数量来看,上半年新单保单数为59.2万张,同比增长15%。
左右滑动查看季度/年度数据
保费规模与保单数量齐升,印证了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不仅是"大单"客户在增加,中产阶层对香港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提升。
头部格局稳中有变,
竞争进入"价值战"时代
总保费收入(整付+年度化保费)
按个人新单总保费计算,前15家寿险公司合计占据市场份额高达97.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前五名依次为:汇F人寿、恒S保险、友B、富W人寿、宏L。
标准保费收入(整付×10%+年度化保费)
以标准保费收入为口径,前五名依次为:汇F人寿、中Y人寿、友B、保C保险、中G人寿。
非银渠道标准保费排名
非银渠道竞争更加激烈,友B、保C、中G人寿、宏L、安S占据前五。
经纪业务成增长引擎,永M稳居前三
2025年上半年,经纪渠道表现尤为亮眼。
按标准保费收入计算,前三名分别为:宏L、永M金融、中Y人寿;
按总保费收入计算,富W人寿、宏L、恒S保险位居前三。
左右滑动查看标准保费收入/总保费收入排名
随着香港保险市场日趋专业化,经纪渠道正成为高端客户信任与长期服务的关键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永M金融在经纪渠道稳居前列,这与其多年深耕香港市场、积累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投资管理实力密不可分。
市场结构:
多元化格局日趋成熟
1.货币结构:美元保单占据绝对主导
从货币结构来看,美元占比高达79.8%;港元占比16.5%;人民币占比2.6%;其他货币占比1%。
美元保单近80%的占比,反映了高净值客户对全球资产配置和货币避险的强烈需求。
2.缴费期结构:整付依然是主流
从缴费期结构分析:整付保单占比47.7%;<5年占比28.8%;5<10年占比21.0%;10<25年占比1.3%;25年+占比0.9%。
整付依然是主流,但较Q1略有回落,反映部分客户更倾向于分期锁定收益以平衡流动性与收益稳定性。
3.渠道结构:银行、经纪、代理三足鼎立
从渠道分布看:银行渠道占比40.1%;经纪渠道占比35.2%;代理渠道占比19.4%;直接渠道占比5.3%。
银行渠道依然是主力,但经纪渠道表现强劲。加上代理渠道,三大渠道并行发展,构成香港保险市场的稳健三角架,分销结构日趋成熟。
下半场的关键,
是稳增长与价值升级
随着6.5%演示利率上限落地,香港保险正告别以"高收益"为导向的竞争时代,迈入"强监管+多元保障+稳收益"的新阶段。
纵观2025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以1,737亿港元的成绩再度站上高点。
增长的背后,是行业结构的优化、产品策略的升级、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延续。
随着监管趋严、客户需求理性化,行业竞争的焦点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谁能提供更稳健的投资管理
✅谁能提供更灵活的资金安排
✅谁能提供更长期的家族保障方案
谁就能赢得市场的未来。
展望2025下半年,香港保险市场将在全球降息周期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双重驱动下,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韧性与魅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香港保险不再只是追逐收益率,而是在选择一个更稳健、更透明、更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方案。
而对行业而言,这场"价值战"才刚刚开始。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