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如何权衡 ? 90%的理赔纠纷源于投保时疏忽。 本文揭示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必做的5件事:如实告知避坑、搞懂重疾定义、理清投保人关系、管好保单材料,帮你从源头避免拒赔,真正买得安心、赔得放心。
 
 
 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为什么理赔时才发现"买错了"?
 
 在这个行业里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看懂人心,比看懂产品说明书重要100倍"。条款和数据是冰冷的,但客户的需求和焦虑是滚烫的。
 
 香港保险的拒赔案例,90%源于投保时的5个疏忽:如实告知不到位、重疾定义没搞懂、签名不规范、受益人设置错误、保单管理混乱。
 
 2023年香港保险投诉局处理的582宗投诉中,47%涉及"未如实告知"。
 
 杭州的一位客户,用自己的医保卡帮妈妈买过降压药,投保时未告知,最终被香港友邦拒保——因为医保卡使用记录显示"高血压用药史",保险公司无法判断是谁的病史。
 
 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讲那些"理赔成功"的光鲜案例,而是要告诉你一个更重要的真相:
 
 理赔不麻烦的秘密,藏在投保时的每个细节里。
 第一件事: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如实告知全攻略——香港"两年不可抗辩"的致命误区
 
 去年,我的一位同行遇到了职业生涯最大的危机。
 
 他的客户李先生,45岁企业主,投保了一份500万保额的重疾险。
 
 两年后确诊肺癌,理赔时保险公司调查发现:李先生五年前曾因"胸闷"就诊,CT显示肺部有小结节,但投保时健康问卷上勾选了"无"。
 
 最终结果:拒赔,并解除合同。
 
 李先生的辩解是:"那只是个小结节,医生说定期复查就行,我以为不算病!"但香港保险的"最高诚信原则"不认这个理由——只要你知道,就必须告知,至于是不是"病",由保险公司的核保医生判断。
 香港保险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很多人以为香港保险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就可以"先买了再说"。这是致命误解。
 
 香港的不可抗辩条款确实规定:保单生效两年后,保险公司不能以"非故意隐瞒"为由拒赔。但关键在于"非故意"三个字——如果保险公司能证明你"明知故隐",这个条款就不适用。
 
 而内地的两年不可抗辩更宽松:只要过了两年,除了"故意骗保",其他情况基本都得赔。
 
 所以,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的第一条:
 
 利:严核保带来的是真正的"宽理赔",只要你诚实,理赔几乎没障碍
 
 弊:如果你心存侥幸,后果比内地严重得多。
 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如实告知清单:5 类必告知事项
 
 我的团队有一条铁律:"诚信与客户为先"。这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意味着我们有自己的商业底线。
 
 我们会坦诚地告诉客户产品的风险,因为我们清楚,"有些客户不要成交他,因为你可能在害他"。
 
 以下情况,必须如实告知:
 
 1.5年内的就医记录(包括中医问诊、体检异常)
 
 2.家族病史(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
 
 3.体检异常指标(哪怕医生说"没事,定期复查")
 
 4.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
 
 5.既往投保被拒保/加费/除外的经历
 
 如果你的健康状况复杂,可能会被加费、除外,甚至拒保。但这总比两年后理赔时被拒赔要好一万倍。
 
 
 
 第二件事:香港重疾险vs内地重疾险——6大差异决定你该买哪个
 
 (1)大陆VS香港重疾险的差异
 
 
 
 1、是否有分红
 
 香港保险:高分红,一般为保额分红
 
 内地保险:重疾险不可分红,主险寿险有些可分红
 
 举个例子:
 
 一岁男宝宝,以香港某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例,出生时投保15万美金保额的重疾险,在宝宝20岁时,保额增长到约23.5万美金,30岁时保额约为 35.8万美金(对比最初投保额已经增长了2倍多),且随着年龄增长,保额保持复利递增。
 
 这样可以保证理赔的时候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2、可投保额高低
 
 香港保险:可投保额很高,包括儿童的,寿或重疾投保400万港币一般不需要体检
 
 内地保险:免体检额度一般只有 50 万,18 岁前身故只能返保费。
 
 3、是否包含身故责任
 
 香港保险:包含身故责任,身故责任与重疾责任共享保额
 
 内地保险:身故责任可选,与重疾共用保额。
 
 4、保障期是否可选
 
 香港保险:保终身
 
 内地保险:保障期可选到 70 岁、80岁和终身。
 
 5、轻症是否占用主险保额
 
 香港保险:轻症占用主险保额
 
 内地保险:轻症、中症不占用主险保额。额外赔付
 
 6、疾病类型是否统一
 
 香港保险:疾病类型各家公司不同
 
 内地保险:28 种重大疾病定义统一
 
 总结:
 
 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对比:重疾险篇
 
 适合买香港重疾险的人:追求高保额(100万+)、看重保额分红、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
 
 适合买内地重疾险的人:预算有限(50万以下)、看重轻症额外赔付、追求确定性收益
 
 最优方案:香港重疾险(保额分红)+内地重疾险(轻症保障),两地搭配
 
 (2)大陆VS香港储蓄险差异
 
 储蓄险差异
 
 
 
 1、产品形态差异:
 
 香港保险:美元分红储蓄险为主,主体为终身寿险。
 
 内地保险:年金险、增额终身寿两种产品形态为主。
 
 2、收益区别
 
 香港保险:权益类资产占比比较高,保证收益低,1%左右,预期收益高,6% 左右,
 
 内地保险:固收类资产占比比较高,保证收益的为主,约 3.5%。
 
 3、锁定期区别
 
 香港保险:锁定期长,早期提取分红会面临较高的退保费用。
 
 内地保险:大部分 10 年内可以回本。
 
 4、是否可以变更被保人
 
 香港保险:可以
 
 内地保险:不可以
 
 5、是否有「类信托」功能
 
 香港保险:大部分公司有简易「类信托」功能。
 
 内地保险:部分公司有「类信托」功能。
 
 总结:香港储蓄险可以变更被保人,美元保单配置,预期收益更高。
 
 
 第三件事:大陆人买香港保险4大弊端——汇率/分红/退保/赴港,哪个是你的"雷区"?
 
 1、首次投保必须赴港
 
 首次投保必须是在香港境内进行,否则保单将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很多客户都在问,能不能不去香港投保,答案是否定的,必须有一个人来香港投保,或许是你,或许是你的直系亲属,总之不想来香港,这份保单就是无效的。
 2、汇率问题
 
 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是否能承受这个汇率的风险是需要考虑的。
 
 不光是香港保险,内地居民在境外配置的一切资产,包括旅游购物求学等,都是要考虑汇率风险的。
 3、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以香港友邦重疾险爱伴航2 为案例
 
 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是保单是分红保单,保额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比如这是我一个客户的计划书,产品是香港友邦重疾险爱伴航 2,初始的保额是 12 万美金,30 年后你的保额增长到 19 万美金。
 
 
 
 但对于分红保险,保证利益以外的分红是非保证的,香港保监局只要求保险公司对红利实现率定期披露,尽管香港友邦的重疾险产品分红实现率大部分都是接近 100%,
 
 但分红本身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所以筛选保险公司的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4、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以香港友邦重疾险爱伴航2 为案例
 
 还是以香港友邦重疾险爱伴航 2 为例,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损失巨大,前 2 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所以在投保香港保险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是否会持续供这份保单。
 
 
 第四件事:明确哪些人适合买香港保险: 5 类人群
 
 总体上,买香港保险的人经济实力更强,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额的要求更高,那么,什么人群适合去香港购买保险?
 
 1、有美元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追求回报率高、灵活的财富增值方式。
 
 2、未来有移民计划的家庭或经常去国外的人士,追求全世界的保障范围。
 
 3、追求高保额的人群,预计保额在 100 万人民币以上的,尤其是给孩子投保高额保险的家庭。
 
 4、原本在境外有资产的客群,比如华侨、外贸从业者、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有大量股票在手的核心成员。
 
 5、子女有留学需求的人,香港的保险在全世界各地的医院都可以使用,出国旅行或者以后孩子留学也有了医疗保障。
 第五件事:大陆人买香港保险理赔全流程——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设置+5份必备材料
 
 去年有个客户,想给孩子买一份 300 万保额的香港重疾险,但是她和他老公关系不好,孩子未成年,又担心自己身体不好,万一有意外,孩子的保单落入老公手里。
 
 她来征求我的建议。幸好我当时给他推荐了香港重疾险,可以添加第二投保人,他可以让她的母亲作为孩子第二投保人,这样一旦她发生意外,孩子的保单还可以被姥姥守候到 18 岁,避免保单的实控人变成孩子父亲。
 
 对于中产和高净值家庭,投保人、被保人设置都很重要,香港保险第二投保人、第二被保人的多重设计,可以让资产的灵活性更高。
 
 以下是我衷心的建议:
 
 投保人≠被保人(避免"死循环")
 
 受益人指定到具体人(避免"法定继承")
 
 设置第二受益人(避免"受益人先于被保人身故"的风险)
 
 举例:
 
 XX投保人:XX父亲
 
 XX被保人:XX儿子
 
 XX第一受益人:XX母亲(占比100%)
 
 XX第二受益人:XX女儿(占比100%,仅在母亲先于儿子身故时生效)
 
 无论是管理一个创业团队,还是规划一个家庭的财富,我的核心方法论都是"系统化思维"。
 
 一个健康的家庭财富系统,必须是多元化的、能自我修复的。
 
 我们卖的不是孤立的产品,我们是在帮你设计和构建这样一个能对抗风险、并最终让你获得真正自由的家庭财富系统。
 
 当以上内容准备好了,你需要找个专业团队帮你去管理你的保单,陪伴你做好理赔协助,如果你自己理赔,需要做好如下准备:
 
 纸质保单+电子保单双备份(纸质保单放保险柜,电子保单存云盘)
 
 缴费记录、体检报告、就医记录分类归档(建议用Excel表格管理)
 
 保险公司联系方式(香港客服+内地服务中心,存手机通讯录)
 
 每年检视一次保单(确认受益人、缴费状态、保额是否需要调整)
 
 告知家人保单存放位置(避免"人走了,保单找不到"的悲剧)
 
 理赔时必备的5份材料
 
 
 
 实操建议:
 
 我始终信奉"慢就是快"的哲学。无论是做事业还是做配置,我都更像一个"农民",而不是"游牧民族"。
 
 我不喜欢追逐风口,去赚那些转瞬即逝的快钱。我更愿意找到一个长长的、厚厚的雪坡,然后用时间和复利,去陪伴我的客户不断成长。
 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常见问题(FAQ)
 
 投保时同步开设香港银行账户(方便缴费+理赔款接收)
 
 下载保险公司官方APP(友邦/保诚/宏利均支持线上理赔)
 
 每年拍照保单+体检报告(存手机相册+云盘)
 
 1.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理赔时需要去香港吗?
 
 答:绝大部分都可以邮寄材料办理。
 
 2.香港保险如实告知到什么程度?
 
 答:5年内就医记录、家族病史、体检异常均需告知
 
 3.香港保险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答:故意隐瞒、欺诈投保不适用,非故意遗漏才受保护
 
 4.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受益人可以写内地亲属吗?
 
 答:可以,但需提供关系证明与保险利益证明
 
 5.香港保险理赔款如何汇回内地?
 
 答:通过香港银行账户或保险公司内地服务中心
 
 6.投保香港保险后多久可以理赔?
 
 答:重疾险通常有90天等待期,寿险/意外险无等待期
 
 7.大陆医院病历香港保险公司认可吗?
 
 答:三甲医院病历普遍认可,部分需公证翻译
 
 8.香港保险保单失效后还能恢复吗?
 
 答:2年内可申请复效,需补缴保费+重新核保
 
 9.大陆人买香港保险利弊:汇率风险如何对冲?
 
 答:可选择港元/美元双币种,或搭配人民币资产
 
 10.香港保险分红实现率在哪里查?
 
 答:保险公司官网每年公布,友邦/保诚/宏利均可查询
 
 
  
 作者:微信文章
 | 
 
x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