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京东瞄准香港保险市场

[复制链接]

919

主题

919

帖子

27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67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外卖、电商、零售巨头纷纷涌入香港,京东这次瞄准的,是一个更高门槛、也更高价值的领域——保险业。

近日,多家香港媒体披露,京东正在申请香港保险牌照,并陆续招聘保险从业人员。招聘职位涵盖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顾问、出单员、运营总监等多个岗位。

从职位描述看,京东此次动作并非试探,而是系统性搭建香港本地保险业务团队。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招聘信息中,京东还在寻找熟悉香港证监会1号与9号牌照业务的高管,这意味着其在资管与基金业务上或也有新动作。



一、京东再战香港金融圈



事实上,这并非京东第一次进入香港金融业。早在2010年代,京东通过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拿下香港证监会1、4、9号牌照,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

不过,这些牌照此后陆续到期未续。如今,重新组建团队、申请保险及基金业务牌照,或意味着京东准备重启其在香港的金融布局。

从商业逻辑来看,这一步并不难理解。

香港的保险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竞争也最激烈的之一。2024年,香港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位居全球第二,保险渗透率高达18.2%,远超亚洲其他地区。

仅去年,香港新造保费就达到2198亿港元,其中内地访客购买的保单占近三成。

这是一块“流量+利润”兼具的黄金市场。



二、为什么是香港?



香港对于内地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国际化试验场”:


    监管体系成熟,政策稳定;

    人才与牌照体系完善;

    同时具备中英文双语环境与国际客户基础。


对京东而言,进军香港保险业,有三层考量:


    业务延伸:完善京东在港的金融与消费生态,形成“电商 + 物流 + 金融服务”的闭环;

    利润重心转移:在内地电商增长趋缓的背景下,金融与保险能提供更高的利润率;

    品牌国际化:香港的金融监管信誉度,为京东未来出海提供信任背书。




三、电商巨头的“香港争夺战”



京东并非唯一在香港加码的内地互联网巨头。

近两年,阿里、蚂蚁、小红书、美团都在香港积极落地。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花费72亿港元购入铜锣湾写字楼,设立香港总部;

    小红书已在时代广场开设办公室,持续招聘本地团队;

    美团KeeTa则以44%的外卖订单份额,成为香港市场第一。


电商、内容、生活服务全面开花——香港,正成为内地互联网公司国际化的“前哨站”。



四、京东的香港地图:从快递到超市



京东在香港的布局,已经远不止电商。


    早在2015年,京东就设立物流分支;

    2023年,京东快递在港岛建立运营中心,实现“最快4小时送达”“港澳次日达”;

    今年8月,京东收购本地连锁品牌佳宝超市,一举获得90余家门店;

    同时宣布在湾仔开设首家京东MALL香港店,预计2026年开业。


这一连串动作,清晰指向一个方向:

京东正在香港构建“线上电商 + 线下零售 + 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圈。




五、机遇与挑战



当然,保险业与电商不同。

香港市场有着14家全球20强保险公司,竞争极为激烈。合规、风险控制、品牌信任度——都是硬门槛。

京东若想突围,必须依托技术与平台优势,提供差异化体验。比如:


    借助京东的电商流量与大数据,精准匹配客户风险画像;

    通过智能客服、在线理赔等数字化服务,降低用户门槛;

    与京东支付、京东物流协同,打造“生活场景+金融保障”的新生态。


这些,都是传统保险巨头短期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六、结语



从卖货到卖金融产品,从电商到保险,京东的香港故事,正在进入新章节。

这不仅是一场业务扩张,更是京东全球化战略的信号。

在电商红利见顶的时代,能否在高附加值的金融赛道中突围,将决定京东未来的成长曲线。

香港,是京东的新起点,也是中资科技企业全球化的试金石。



— END —

(来源:明报财经、港险之星、京东黑板报、香港保监局官网等公开资料综合)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31 07:51 , Processed in 0.0353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