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从西贝预制菜争议看香港保险:别让误导掩盖真实价值,监管与从业者宜共守信任底线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97

帖子

240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0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早跳出了「预制菜好不好」的讨论——核心其实是「隐瞒和透明」的博弈:预制菜本身是便捷、标准化的好选择,只是商家用“现做”的模糊说法误导了消费者。

香港保险市场也面临类似情况:它的全球资产配置、长期稳健增值、全周期灵活适配这些核心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少数非法中介的“话术套路”,让一些客户对它产生了误解。作为在这行深耕多年的人,我想先帮您看清香港保险的真实价值,再拆解那些陷阱、讲清监管和选择逻辑,最终帮你既懂它的好,也避开不必要的坑。

一、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不止跨境需求,更是人人可用的「风险管理+全球投资+财富传承」工具

香港保险的优势从不是中介口中的「高收益噱头」,而是扎根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与监管体系的「实在价值」——它从不是只有跨境需求客户的专属选择,对每一位想做长期财务规划的国内客户来说,都是靠谱的风险管理工具、对接全球优质资产的便捷渠道,更是省心的财富传承方案:

1. 全球投资:普通人也能对接优质资产

不用自己折腾跨境投资,保险公司会布局全球股票、高评级债券、核心不动产(如美国蓝筹股、欧洲基建),比内地理财投资范围更宽。以2024年数据为例,头部公司储蓄险背后的资管团队,过去10年历经疫情、美股下跌,仍实现年化5%-6%的长期收益;支持美元、人民币等多种主流货币,哪怕没跨境需求,也能通过多币种配置,对冲单一货币波动风险。

2. 财富传承:普通家庭也能「稳传资产」

很多人觉得传承是豪门的事,其实普通家庭更需要:储蓄险支持「无限次变更被保人」,一份保单能从父母传到子女再到孙辈,避免传统继承的财产分割麻烦;还能「保单分拆」,比如拆成两份分给两个孩子,明确权益不吵架;而且受益人信息仅需告知保险公司,不用公开登记,更保护家庭隐私。

3. 灵活保障:适配国内日常需求

不管是存养老钱(长期复利增值,退休后按需提取),还是给孩子存教育金(灵活取用覆盖学费),都能贴合需求;重疾险覆盖100+种疾病,支持癌症多次赔付、全球紧急医疗,哪怕主要在国内生活,突发重疾想找海外优质资源,不用自己垫付费用;日常理赔也能线上提交材料,不用跑香港。

二、乱象核心:「跨界赚快钱」的非法中介,用理财套路+媒体造势搅乱香港保险

这几年,最让行业和客户受伤的,是一批从国内券商、基金、财富公司、保险公司下岗的人员带着理财套路卖保单,还借小红书、视频号散播谎言,一边赚快钱一边搅坏行业生态。



1. 非法中介:只盯短期高佣金,不在乎客户实际需要

这些人根本不是深耕保险的从业者:没系统学过保险知识(甚至连“保证/非保证收益”都分不清),却敢自称“香港保险专家”;把保单当“高佣金理财品”推,不管客户实际需求,签单拿佣金后就消失。

2. 套路拆解:理财话术+媒体放大,全是误导

他们擅长把保险“包装成理财品”,再借小红书、视频号扩散:

        •        包装预期收益:拿“5%-6%预期IRR”说“每年稳赚5%,保本保息”;用“近10年分红实现率100%”骗信任,绝口不提历史上长期保单的实际收益,更不会告诉客户短期分红实现率和长期收益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        神化理财功能:只谈“增值、避税”,忽略重疾险医疗报销、储蓄险身故赔付;

3. 无后续服务:签单即终点,承诺全是空话

客户买完就没人管:查分红发消息不回,调受益人、转货币无对接人;遇理赔没人指导流程,甚至有人签单后换号拉黑,之前“终身服务”的承诺全是假的。

4. 网上极端言论:神化或抹黑,带偏客户

非法中介还在媒体上“带节奏”:要么把保险吹成“万能理财”,要么把个别问题放大成“行业骗局”,让客户要么买错、要么被吓退。

三、监管主动破局:看清乱象危害,从打击非法到规范披露,全力护行业长远

监管比谁都清楚,这些乱象会摧毁行业长期信任,近几年一直在主动出手,每一步都往「风清气正」走,只是整改需要时间。

1. 严打非法销售:两地联动,罚得重

2023-2024年,公开的「内地无牌卖香港保险」案例就有17起,涉事人员要么被「终身禁业」,要么罚到50万港元,名单直接挂在保监局官网,客户能随时查;如果香港持牌中介敢和无牌人员合作,还会被暂停牌照,从源头断了非法中介的「合规通道」。


保监局重磅提醒:赴港投保必知7件事,远离无牌销售陷阱!

2. 规范收益披露:倒逼透明,堵死误导

强制保险公司每年6月前,在官网公开每款分红产品的「历史实现率」(从推出至今的数据),客户不用听中介吹,自己查就能知道「实际分红达不达标」;还要求下调「预期收益演示」,之前有些产品乐观情景IRR能到7%,现在必须贴近实际,避免客户被「高预期」忽悠。

3. 客观看短期数据:别把「短期实现率」当「公司实力」

监管让公布「分红实现率」,本意是透明,但很多客户容易误解「近1-2年实现率100%=长期稳」——其实不是。2008年、2022年市场波动时,不少头部公司实现率也会暂时下滑,但长期看(10年以上),优质公司实现率仍能稳定在80%以上,短期数据受市场影响大,反映不了真实资管能力。

比如某产品近5-10年实现率100%,不代表它长期都稳,因为太多主观因素都可以影响短期分红实现率。所以长期的分红实现率更有意义(10年以上)。短期数据根本反映不了保险公司的真实资管能力和诚信度,这一点客户特别需要注意⚠️。



4. 监管的目标:给客户一个“敢信、敢选”的环境,但需要时间

说到底,监管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把“被搅浑的水”澄清——让客户不用再担心遇到无牌中介,不用再被“高预期”忽悠,能安安稳稳看到香港保险的真实价值。只是行业乱象积累了一段时间,整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给监管一点时间,也给正规从业者一点时间,慢慢把信任重新建起来。

四、正规长期从业者的坚守:三个「长期主义」底线,不赚快钱、只守初心

行业的信任不是靠短期话术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批愿意扎根多年、陪客户走20年、30年的正规从业者守住的。我这几年和数百位顶尖同行(MDRT、COT、TOT及大团队长)聊过,发现真正的“长期派”都有三个铁底线——不搞短期套路,只对客户的长期利益负责,这也是和“捞快钱搅局者”最核心的区别:

1. 底线一:不做“短期收益承诺”,只讲“长期收益逻辑”

从不说“稳赚不赔”“每年必赚6%”这种短期噱头,因为知道香港保险的价值在“长期复利”,不是“短期理财”:

        •        会明明白白跟客户讲:分红是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的可分配盈余”分红,受全球市场、赔付率影响,短期有波动才正常;

        •        不会拿“近1-2年实现率”忽悠,而是主动给“近10年数据”——甚至是过往几十年的保单的实际收益,这才是能信的长期实力;如果某产品短期实现率高但长期波动大,会直接提醒“适合能接受波动的客户,不建议短期持有”。

2. 底线二:不藏“长期风险”,主动把“最坏情况”说在前面

不会只画“30年翻几番”的美好蓝图,而是把长期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讲透,让客户理性决策:

比如会反复强调“回本周期”:明确说“储蓄险要持有10年以上才能体现复利,前5年退保会亏本金”,甚至会劝客户“如果这笔钱5年内可能要用,别买,先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更重要”——不会为了签单,让客户把“急用的钱”投进长期产品。

3. 底线三:不丢“终身服务”,签单只是“长期陪伴的开始”

每年会主动做「保单年检」:把当年分红实现率、现金价值变化整理好,跟客户说「今年市场波动大,要不要把部分非保证红利转成保证价值」;客户结婚、生孩子、去海外留学,会主动提醒「要不要调整受益人」「要不要换保单货币」;哪怕客户在国外突发重疾,也会远程帮着整理材料、对接保险公司,不会让客户自己扛。

如果你想查某款产品的10年以上的分红实现率,或是有养老、传承的规划拿不准,随时找我聊——香港保险是陪你走几十年的事,多捋清一步,才能选到真正适配的。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20 02:50 , Processed in 0.0376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