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香港保险新时代:6.5%限高令后,这些产品竟然比7%时代更香?

[复制链接]

656

主题

656

帖子

1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7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新时代:6.5%限高令后,这些产品竟然比7%时代更香?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苏江,我错过了7月1日前的末班车,现在香港保险还值得买吗?"

说实话,这个问题最近被问了无数遍。7月1日,香港保险正式执行6.5%的收益上限,那个让人心动的"7.2%时代"确实画上了句号。

不过你知道吗?经过这几个月的深度研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新规后的某些产品,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表现,竟然比限高前的产品还要亮眼。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6.5%限高令后的香港保险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限高令背后的真相:收益前置成新趋势

说到限高令,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收益降了,不香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仔细研究了友邦刚推出的"环宇盈活"储蓄计划,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思路:把收益尽可能前置。

什么意思呢?以前的产品可能要到第40年、50年才能达到最高收益,但新产品在第30年就能稳定在6.5%的天花板。

拿一个具体案例来说:0岁宝宝,每年交10万美金,交5年,总保费50万美金。

环宇盈活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第7年就能回本,比友邦自家的"盈御3"还要快1年。第20年IRR达到5.69%,已经远超内地年金险3%-4%的收益水平。



更有意思的是,在保单的前47年,环宇盈活的收益一直领先于限高前的"盈御3"。直到第48年,老产品才开始反超。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0-40年的投资周期已经足够覆盖养老需求,新产品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表现,完全不输给7%时代的产品。
人民币保单的新思考:避汇率风险还是增加成本?

前段时间,一位31岁的范女士找到我,她的困惑很典型:"我想买香港保险做养老补充,但纠结选美元还是人民币。听说买人民币保单就没有汇率风险了?"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以为,买人民币保单就能完全避开汇率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

即使你买的是人民币保单,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还是会换成美元或港币去投资全球资产。未来你取钱时,保险公司需要把美元资产重新兑换成人民币支付给你。

这样一来一回,其实还是存在汇率风险的。



更关键的是,选择人民币保单会面临三个确定性的"损失":

首先是保费回赠少得可怜。美元投保的回赠最高能省下76%首年保费,而人民币保单的优惠微乎其微。

其次是收益率普遍偏低。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人民币保单回报都比美元保单低0.5个百分点左右。

最后是操作成本高。离岸人民币的手续不仅繁琐,还有各种限制,直接增加了投保成本。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永明的"万年青星河尊享Ⅱ"就是个特例,它的人民币保单收益和美元保单完全一样,都是6.5%。而且支持8种货币转换,0手续费,转换后收益不变。



范女士最终选择了永明的人民币保单,她的理由很实在:"我以后就住在国内,不打算出国,而且知道未来能转货币,心里更踏实。"
政策春风:保险通和购房资金通的想象空间

说到香港保险的未来,不得不提一个重磅消息。

7月30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港府正在研究放宽内地资金赴港买楼的政策,考虑突破5万美元的个人年度外汇额度限制。

这个被称为"购房资金通"的政策构想,其实是仿效债券通、股票通的成功模式。更有意思的是,香港保险业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类似的"保险通"方案。



"保险通"的设计思路很巧妙: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试点销售结构简单、保障成分高的产品,保单期满的红利和理赔金必须全数返回内地,既防范了非法活动,又避免了资金外流。

虽然这些政策还在研究阶段,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前景相当乐观。5月12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为跨境保险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

一旦"保险通"落地,对香港保险市场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不仅能为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也能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资产配置的机会。
新产品的功能革命:不只是收益那么简单

限高令后的新产品,除了在收益设计上更加前置,在功能创新方面也有不少亮点。

以友邦的"环宇盈活"为例,它几乎把能想到的功能都集成进去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健康保障选项"。当保单持有人因身体或心智问题无法自主处理事务时,可以授权预设的家庭成员接管保单。这个功能在以前的产品中是没有的,体现了对现实需求的深度思考。



还有"567提取规则"也很实用:5年缴费期完成后,从第6年开始,每年可以提取总保费的7%,一直到保单终止。这为退休规划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货币转换功能也更加灵活。从第2个保单年度开始,每年都有30天的窗口期可以申请转换币种,支持9种货币之间的自由切换。

不过说到这里,我要提醒一点:功能虽然丰富,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功能越多,产品越复杂,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提取表现的真相:静态收益高,动态提取有差距

前面说了这么多新产品的优点,但我也要客观地指出一些不足。

以"环宇盈活"为例,虽然静态收益表现亮眼,但在动态提取方面,和限高前的产品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做了一个测试:用常见的"566提取"方案(交5年,第6年开始每年提取总保费的6%),对比"环宇盈活"和已经下架的"活享储蓄"。



结果发现,前10年"环宇盈活"的表现还不错,但从第20年开始,账户剩余价值就明显落后了。到第40年,差距达到17.8万美元,相当于130万人民币。

这个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复归红利"的设计。新产品的复归红利比老产品缩水了近三分之二,导致保单"厚度"不够,不太耐提取。

所以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定期提取现金流,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产品选择。但如果是长期持有,偶尔提取,新产品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市场格局的新变化:不只是友邦一家独大

限高令实施后,各家保险公司都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

除了友邦的"环宇盈活",太平洋保险的"金如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产品。它主打2年缴费期,在短期投资方面有独特优势。



永明的"万年青星河尊享Ⅱ"则在货币转换方面做得最好,8种货币自由切换,0手续费,这在行业内是独一份的。

保诚的"信守明天"虽然收益不是最高的,但在稳健性方面一直有口皆碑,分红实现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这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投保策略的新思路:从追求极致收益到平衡配置

经历了限高令这个分水岭,我觉得投保策略也需要相应调整。

以前大家可能更关注哪个产品的收益最高,现在应该更多考虑产品的综合性价比。

比如说,如果你主要是为了资产传承,那么产品的传承功能可能比0.5%的收益差异更重要。如果你需要定期提取现金流,那么提取表现就是关键指标。



另外,货币配置也变得更加重要。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多币种配置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考虑配置2-3个不同特色的产品,形成互补。

比如一个主打收益的美元保单,一个注重灵活性的人民币保单,再加一个短期的现金流产品。这样既能享受高收益,又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写在最后:新时代的新机遇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朋友的问题:错过了7月1日前的末班车,香港保险还值得买吗?

我的答案是:绝对值得。

虽然6.5%的收益上限确实比7%低了一些,但新产品在功能创新、收益前置、灵活性提升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单纯的高收益,而是全球资产配置能力、货币转换灵活性、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这些优势在新规后依然存在。



随着"保险通"等政策的逐步推进,香港保险市场的想象空间还会进一步扩大。现在入场,说不定正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当然,投保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

毕竟,最好的产品不是收益最高的,而是最适合你的。

在这个新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探索香港保险的新机遇吧。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添加微信,每日限定3人免费定制香港保险计划书。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1 20:49 , Processed in 0.0372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