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回复: 0

香港保险169%分红率背后,我却劝你先别急着下手

[复制链接]

676

主题

676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发表于 2025-8-1 14: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169%分红率背后,我却劝你先别急着下手

最近朋友圈又被香港保险刷屏了。友邦公布2024年分红数据,最高分红率竟然达到169%!看到这个数字,不少人心动了,纷纷咨询要不要赶紧配置一份。

说实话,我理解这种冲动。毕竟在内地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当下,169%的分红率确实很诱人。不过作为一个研究香港保险多年的从业者,我想先给大家泼点冷水。

这个169%的数字,真的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分红实现率的真相,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先说说这个169%是怎么来的。分红实现率的计算公式很简单:实际分红÷演示分红×100%。看起来很直观,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保险公司在公布分红实现率时,往往会选择性披露。就像一个学校公布升学率,可能只拿重点班的数据说事,或者挑最近几年表现好的时间段。早期表现不佳的产品,很可能被悄悄剔除了。

更关键的是,香港储蓄险的收益结构本身就很复杂。保证收益部分通常只有0.5%-1%,大头都是非保证收益。销售时展示的"总现金价值"看起来很美,但实际退保时能拿到多少,可能远低于当初的演示值。

我见过不少客户,买了10年港险,本以为早该回本了,结果一查现金价值,连本金都没回来。这就是现实与预期的差距。
回本周期被严重低估了

说到回本,这是另一个大坑。很多销售会告诉你"10年回本",听起来挺合理。但实际情况是,香港储蓄险前5-7年的现金价值通常为0或极低。

10年回本的前提是分红实现率稳定在90%以上。可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不少产品的实际回本时间延长到了15年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首年佣金、行政费用、运营成本等,可能占到保费的30%-50%。这些钱需要靠后续多年的分红才能覆盖。如果分红不达预期,回本时间自然就延长了。
收益不及预期,只是最轻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大不了收益低一点嘛,总比亏钱强。但说实话,收益不达预期在港险的风险清单里,真的排不上号。

更严重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早期退保可能损失本金,前3年退保亏损可能超过85%。即便回本后提取,也会中断复利增长,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还有汇率风险。美元保单如果遇上人民币升值,比如从1美元=7.2人民币跌到6.8,兑换回人民币的实际收益就会缩水不少。

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万一出现纠纷,你得在香港打官司,律师费每小时3000港币起步。光是准备材料、来回奔波的成本,就够你喝一壶的。

政策风险同样存在。内地的外汇管制政策随时可能调整,5万美元的年度购汇额度说不定哪天就变了。到时候续期缴费都成问题。
为什么美国新加坡的产品演示利率更保守?

有朋友问,既然香港保险这么多坑,为什么美国和新加坡的储蓄险演示利率都比香港低?

这其实反映了监管理念的差异。美国和新加坡要求演示利率基于更保守的投资假设,保证收益占比也更高。而香港此前允许非保证部分占比过高,通过复杂的红利结构制造"预期幻觉"。



欧美市场更注重"保证收益",投资策略也更稳健,偏好债券、蓝筹股、REITs等稳定资产。香港险企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多配置高风险资产,比如美股、私募基金等。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的可能,但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2024年的投资亏损,乐观预期从何而来?

去年香港险企的投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美股科技股暴跌,美债收益率飙升让旧债券变成烫手山芋,商业地产也出现了问题,连中环的写字楼都滞销。

在这种情况下,169%的分红率是怎么来的?

一方面,香港保险公司有"缓和调整机制",通过保留部分红利储备来平滑短期波动。简单说就是好年份多留点,坏年份少发点,让分红看起来更稳定。

另一方面,全球化资产配置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风险。虽然某些资产表现不佳,但其他资产可能表现不错,整体组合还是能扛住的。



不过这种乐观预期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毕竟投资市场变化莫测,今年的好成绩不代表明年还能延续。
新规之后,游戏规则彻底变了

今年香港保监局的新规,把演示利率从7%降到了6.5%。别小看这0.5%的差距,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限高之前,我们选产品主要看长期收益,50年后谁的数字更好看。现在不一样了,各家产品在50年后的收益基本趋同,差别主要体现在前期表现上。

这就催生了两种不同的产品思路。一种是友邦环宇盈活这样的,追求前期高速增长,30年就能达到6.5%的收益上限。另一种是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II这样的,注重灵活性和保证收益。



如果你短期内没有用钱需求,只想做个简单的中长期储蓄,环宇盈活确实不错。但如果你需要灵活提取,或者更看重保证收益,万年青星河尊享II可能更适合。
提取功能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

很多人买港险时只关注静态收益,忽略了提取功能的重要性。实际上,大部分客户都不会把保单持有到终身,中途提取是常态。

以常见的566提取为例(5年缴费,第6年开始每年提取总保费的6%),不同产品的表现差异巨大。环宇盈活虽然静态收益很高,但提取表现一般,甚至支持不了567这种极致提取。



这背后的原因是复归红利占比。我们每年提取的钱先从复归红利里取,复归红利占比越高,提取表现就越好。环宇盈活为了追求前期高增长,主要靠终期红利驱动,复归红利占比相对较低。
我的建议:理性看待,谨慎选择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劝大家完全不碰港险。香港保险确实有其独特价值,比如多币种配置、财富传承功能、类信托属性等,这些都是内地产品难以替代的。

但我想强调的是,买港险一定要理性。169%的分红率很诱人,但你要明白这只是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如果你决定配置港险,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持有周期至少15-20年,最好更长。港险是长期主义的产品,短期持有很难发挥其优势。

接受非保证收益的波动性。分红可能高于预期,也可能低于预期,这都是正常的。

做好流动性规划。前期现金价值很低,不要指望短期内能灵活提取。

关注保监局的分红实现率披露。虽然数据可能有选择性,但总比完全不透明要好。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写在最后

香港保险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新规的实施、监管的趋严、产品的迭代,都在重塑这个行业的格局。

169%的分红率确实亮眼,但它更像是一个历史的注脚,而不是未来的承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理性比追逐热点更重要。



记住,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和储蓄,不是投机。如果你真的看好港险的长期价值,那就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如果只是被短期的高分红率吸引,我劝你还是先冷静一下。

毕竟,投资路上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冲动的决定。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1 20:49 , Processed in 0.0377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