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香港保险内地能买吗?揭秘这场跨境金融游戏的真相

[复制链接]

604

主题

604

帖子

18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2
发表于 昨天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如果你最近在某个高端茶局或者朋友圈里听到有人在聊香港保险,千万别觉得意外。这年头,去香港买保险就像去日本买马桶盖一样,成了中产阶级的新标配。

但是问题来了——香港的保险,内地到底能不能买?

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能买,但必须你人在香港。复杂的是: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险

说起香港保险的热潮,这事儿得从2010年左右说起。那时候人民币还在升值通道,内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没现在这么香。香港保险凭着"保费便宜60%"、"全球保障"、"分红收益高"这几张王牌,瞬间俘获了内地中产的心。

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从2010年到2016年这6年间,来港买保险的内地客户增长了6倍。到了2023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人寿保险新增保费达到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这个数字让人咂舌,也让香港保险公司笑得合不拢嘴。

2010年 18.2亿港元

2016年峰值 727亿港元

2023年 590亿港元

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保费变化

但这股热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6年达到高峰后,银联卡限制、外汇管制等政策陆续出台,给这场跨境保险热泼了一盆冷水。不过即便如此,香港保险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依然不减。
亲自跑一趟香港,这是铁律

想买香港保险?第一条铁律就是:你必须人在香港,亲自签字。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这是香港保监会的硬性规定。所有的销售行为、签约过程,都必须在香港境内完成。如果有人跟你说可以在内地搞定,那绝对是"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我有个朋友,当年就是听信了某个"专业代理人"的话,在深圳的酒店里签了份香港保单。结果呢?理赔的时候傻眼了,保险公司直接不认这份合同。几十万的保费打了水漂,想哭都找不着地方。

所以啊,想买香港保险,准备好港澳通行证,订好机票酒店,老老实实跑一趟香港。签约的时候还得录像,保险公司要确保你确实在香港。
钱的问题,永远是大问题

买香港保险,钱怎么给?这个问题比你想象的复杂。

以前,大家习惯刷银联卡,方便快捷。但从2016年开始,政策越收越紧。现在银联卡在香港买保险有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大额保单基本上就别想了。

于是,聪明的代理人想出了新招:提前在内地办"香港账户"。这样的话,钱先转到香港账户,再用香港账户付保费。听起来很完美,但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和风险,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还有个更头疼的问题:汇率风险。香港保险大多以港币或美元结算,汇率一波动,你的收益可能就变了样。我见过有人买的时候算得好好的,几年后一看,汇率亏损直接把分红收益给抹平了。
那些让人心动的优势,真的值得吗?

不得不承认,香港保险确实有它的魅力。

首先是保障范围更广。内地的重疾险一般保40种左右的大病,香港的能保到60种甚至100种。而且香港保险不会因为你用进口药就拒赔,这点确实比内地厚道。

其次是投资收益。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全球配置资产,主要投资美股美债,历史收益率确实不错。年化6%-7%的分红收益,在这个利率下行的年代,确实有一定吸引力。

再就是免体检额度高。在香港,几百万的保额都不用体检,这对高净值人群来说很有吸引力。

香港保险 VS 内地保险

重疾保障 60-100种

分红收益 6-7%

免体检额 数百万

40种左右

3-4%

数十万

香港保险

内地保险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优势背后,隐藏着不少你可能没想到的坑。
理赔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麻烦了

买保险容易,理赔难。这句话用在香港保险上,更是贴切。

首先,理赔必须按照香港法律来。出了纠纷,你得在香港打官司,光是律师费就能让你肉疼。而且香港的诉讼费用比内地高多了,有时候打官司的成本比赔偿金还高。

其次,语言和文化障碍。香港保险合同都是繁体字,条款复杂,一般人看起来费劲。英文版本的就更别提了,稍不注意就可能踩进"拒赔陷阱"。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距离。理赔资料要送到香港,沟通协调都不方便。我身边就有朋友,为了一个理赔案子,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香港,光是交通费就花了不少钱。
那些"专业代理人"背后的秘密

说到香港保险,就不得不提那些"专业代理人"。

这些人个个都是销售高手,PPT做得比投行还漂亮,收益测算表比精算师还专业。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卖力吗?因为佣金高啊!

香港保单的佣金可以达到首年保费的85%,有些甚至能到90%以上。相比之下,内地保险的佣金最高也就40%。这巨大的利益差距,让很多代理人趋之若鹜。

更有甚者,一些无牌代理人在内地"地下"销售香港保单。他们打着各种旗号,在酒店、会所搞"产品说明会",专门忽悠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这种"地下保单"风险巨大,一旦出问题,投资者连申诉的地方都找不到。
监管的博弈,永远在路上

这场香港保险的热潮,背后其实是一场复杂的监管博弈。

内地监管部门很早就意识到了问题。2016年,原保监会专门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了五大风险。银联、外管局也相继出台限制措施,给这股热潮踩了刹车。

但香港方面呢?他们当然欢迎内地客户。毕竟,内地客户贡献的保费已经占到香港市场的20%以上。为了维护这块"肥肉",香港保监局也在努力规范市场,打击无牌销售等违规行为。

这种监管博弈还在继续。政策一松一紧,市场就跟着潮起潮落。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能做的就是看清楚形势,理性决策。
汇率这把双刃剑,伤人于无形

买香港保险,汇率风险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香港保险大多以港币或美元计价,而我们赚的是人民币。汇率一波动,你的实际收益就变了。过去几年,人民币对美元从6.2贬到7.3,再从7.3升到6.4,这种大幅波动对长期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算过一笔账:假设你买了一份20年期的香港保单,年化收益6%。如果汇率每年贬值2%,你的实际收益就只有4%了。这还没算上通胀的影响。

当然,汇率也可能对你有利。如果人民币贬值,你的保单价值就会相应增加。但问题是,谁能准确预测20年后的汇率走势呢?
新时代的选择:理性看待跨境配置

时代在变,保险市场也在变。

现在的内地保险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产品创新加速,监管更加规范,服务质量也在提升。很多内地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其实并不比香港保险差多少。

而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香港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内地市场。未来,你可能不用跑香港,就能享受到香港保险的优质服务。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的建议是:

先做好基础保障。不管是内地保险还是香港保险,都要先把基本的医疗、意外、重疾保障做足。

理性看待收益。保险的首要功能是保障,不是投资。那些看起来诱人的收益预测,很多都是"预期"而非"保证"。

评估自身条件。如果你经常往来港澳,有外币收入来源,适度配置香港保险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那点收益差距,没必要舍近求远。
写在最后的话

香港保险能不能买?能买,但要谨慎。

这个市场既有机会,也有陷阱。关键是要看清楚自己的需求,评估好风险承受能力,不要被那些花哨的宣传给迷惑了。

记住,最好的保险,永远是适合自己的保险。不管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保障作用的,就是好保险。

至于那些把香港保险吹得天花乱坠的"专业人士",听听就好,千万别全信。毕竟,他们的目标是你口袋里的佣金,而不是你的保障需求。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金融产品,只有适合的财务规划。在跨境金融这个复杂的游戏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比什么都重要。

朋友,你说呢?

======
关于作者

苏江:AI专家,深耕家庭资产规划、全球资产配置、出海及保单规划领域。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扫码添加微信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07:35 , Processed in 0.0413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