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回复: 0

从炮轰到兜售,郎教授对香港保险的态度反转竟不到一个月?——从「保险黑红号」套路看金融流量生意的「批判-带货」产业链

[复制链接]

636

主题

636

帖子

19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8
发表于 昨天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双面戏法:从「痛批骗局」到「叫卖高收益」的魔幻反转

2025年6月,经济学家郎咸平以《香港保险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为题,列举「七大坑」痛批香港保险:声称高收益是「画饼」、提前退保要亏掉首付、理赔时「无限告知」是陷阱。然而同年7月,他却在微博称「香港配置好的产品可保持较高收益」,并留下私人微信引流,其实就是兜售香港保险。这种180度反转暴露了荒诞逻辑:若香港保险真是「骗局」,为何转头推荐同类产品?若高收益可靠,此前批判岂不成自扇耳光?



郎咸平的「反水」并非孤例。小红书、抖音上活跃着一批「保险黑红号」:先集中火力批判某家保险公司的「坑点」,再通过「揭秘」「避坑指南」引流,最后推荐自家代理的「更优产品」。这种「批判-带货」模式的核心是利用信息差制造对立:批判A公司时只提极端案例,推荐B公司时回避风险。

二、利益绑定的真相:「骂谁」「推谁」都是生意

这些账号背后,往往有三类利益链条:

        1.        家族办公室/独立经纪人:通过批判热门公司,将客户引流至自己代理的小众产品(通常佣金较高);

        2.        同业竞争抹黑:部分机构每月预算重金黑竞争对手,推自家低佣金高但收益一般的产品;

        3.        流量变现中介:部分自媒体无实际产品,仅靠「卖焦虑」引流至第三方平台,按客单价抽成。

数据佐证:2024年香港保监局投诉数据显示,83%的投诉集中在「误导性销售」,其中27%涉及「对比A公司夸大风险,推荐B公司隐瞒风险」的双标行为。

三、揭穿谎言:三大认知陷阱如何收割投资者

        1.        「A公司是坑,B公司完美」的虚假对比
某平台账号批判某头部公司「高收益需长期持有」,转头推荐某小公司产品「短期回本快」。但真相是:头部公司长期分红实现率超80%,而小公司产品实际分红实现率不足50%。

        2.        「内地安全,香港危险」的片面叙事
某公众号批判香港保险「理赔流程复杂」,却回避:香港保险投诉局2024年数据显示,92%的理赔纠纷在调解阶段解决,而内地保险纠纷投诉量是香港的3.7倍。

        3.        「短期回本=好产品」的认知陷阱
部分账号力推「5年回本」的香港保险,实则这类产品长期收益比传统分红险低2-3个百分点,且投资策略保守(债券占比80%),面临利率下行风险。

四、投资者应对:穿透话术的四把尺子

        1.        查证专业资质,警惕黑中介

        ◦        合规性优先:香港保险必须本人赴港签署,且代理人需持有香港保监局颁发的牌照。任何通过微信、电话等远程渠道销售的「地下保单」均属非法,不受法律保护。

        ◦        辨别「真专业」:真正优质的代理人将精力用于服务客户,而非在网络上发布攻击性言论。香港头部保险公司的资深代理人年收入可达百万港元,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客户服务能力,而非流量炒作。

        2.        法律追责与风险自担

        ◦        误导性言论需担责:香港《保险业条例》明确禁止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等行为,违规者最高可面临监禁两年及罚款100万港元。内地监管机构(如广东金融监管局)也在排查非法跨境销售行为,投资者可通过12378热线举报。

        ◦        收益非保证的理性认知:香港保险的高收益(如6%-7%复利)属于预期收益,需长期持有(30年以上)且依赖全球市场表现。保监局官网披露的分红实现率数据显示,头部公司连续5年实现率超100%,而中小公司波动较大。

        3.        熟人推荐与交叉验证

        ◦        口碑筛选:通过亲友推荐的代理人,可优先考察其服务案例(如成功理赔记录、长期客户留存率)。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规划,优质代理人往往拥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且客户续费率超90%。

        ◦        多维度验证:

        ◦        登录香港保监局官网(www.ia.org.hk)查询代理人牌照状态;

        ◦        要求提供近3年分红实现率报告(如友邦、保诚等公司官网均有披露);

        ◦        对比至少3家公司的产品计划书,重点关注保证收益与非保证收益的比例。

        4.        独立决策与风险分散

        ◦        明确资金用途:10年内需用的资金选内地保险(5-8年回本),15年以上闲置资金可考虑香港保险。

        ◦        配置比例控制:香港保险占家庭资产比例不宜超过30%,剩余资金可配置国债、增额寿等稳健产品平衡风险。

结语:在流量迷雾中守住理性底线

郎咸平们的「双面戏法」,本质是金融流量生意的缩影:用情绪制造冲突,用信息差收割信任。对投资者而言,真正的「避坑指南」不是追逐「批判者」推荐的「最优解」,而是建立自己的「认知坐标系」——明确资金用途、接受收益的「非完美性」、警惕「绝对正确」的话术。毕竟,在金融市场里,最昂贵的不是「踩坑」,而是为「情绪付费」。

被骂最狠的保诚,或许是香港保险市场最有良心的公司

郎咸平:从“良心学者”到“骗子专家”的陨落之路

保监局重磅提醒:赴港投保必知7件事,远离无牌销售陷阱!

当你在小红书搜保险攻略时,平台算法正在给你挖坑

别让“最优产品”迷了眼,选对品牌与服务才是真王道

理财保险不需要服务?这是最大的财富谎言!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07:37 , Processed in 0.0379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