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地区经济结构性转型的政策建议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151

帖子

4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3
发表于 2025-4-22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 要:得益于人口红利、投资上涨和生产率提高,亚太地区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中,经济的结构性转型是其生产率提高的关键要素。展望未来,持续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转型仍然十分关键。本文摘译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经济结构性转型:回顾与展望》关于亚太地区经济结构性转型的政策建议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
本文探讨了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以及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总结出两个核心要义: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结构性转型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一,亚太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表明,许多国家面临更低的经济增长前景,除非这些国家能够提高劳动参与率、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或者提高生产率。为了减少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对策措施,比如支持劳动力参与(尤其针对女性劳动者)、提高生育率以及吸引移民。对于那些深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言,需要将重点放在退休政策、养老金福利和医疗改革上,同时确保债务负担的可持续性(debt sustainability)。在这一过程中,生产率提升将变得更加重要,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以推动。

一些国家仍然处于年轻劳动力占主体的阶段。这些国家往往不够富裕,可能无法像本地区早期发展的国家那样,通过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制造业中日益提高的技能要求、资本的密集度和生产的全球一体化特征,可能会限制未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结构性转型在生产率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而言,需要优先采取消除抑制经济转型扭曲现象的相关政策。

农业生产率低下仍然是制约整体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与全球前沿水平相比,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农业生产率的差距仍然较大。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农业部门仍然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因此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向更高生产率部门重新配置的重中之重。政府应考虑降低农业贸易壁垒,以促进市场竞争并提高效率。此外,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有助于农业企业扩大投资并采用新兴技术。土地使用和财产权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以鼓励更高效的土地配置与合理利用。政府还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率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气候适应型农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来应对气候变化。建立有针对性且灵活的社会安全网络,以支持劳动力从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

第二,推动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将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率的主要路径。向服务业经济的过渡并不意味着放弃与发达经济体在收入水平上的接轨,其关键在于向高生产率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可贸易服务)转型。降低准入壁垒,以促进服务业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是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可贸易服务——如电信、物流、金融服务——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发展至关重要。改革服务业贸易政策,推动更多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服务业领域,将有助于加速这一进程。此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推动服务业全球一体化,可以最大化技术传播和竞争性收益。

在各行各业内部推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促进整体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因,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政策制定和商业环境改善需要与生产率提升的目标保持一致,包括提供高质量的物质基础设施,改善商业和投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和提升回报率,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激励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等。此外,改革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配置的灵活性,消除企业扩大规模中的障碍,也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手段。2024 年IMF《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第三章的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二的生产率损失归因于结构性因素,如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的难易程度、贸易开放程度、金融获取能力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证据表明,服务业部门的生产率错配现象尤为严重。

需要谨慎应对工业政策的风险与挑战。如今,在全球经济碎片化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可能会尝试通过工业政策来推动特定行业的发展,以获取地缘政治优势。然而,这种政策大多面临以下挑战:工业政策或许很难设计或不被实施,从而导致财政浪费或财政负担过重;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导致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一体化造成损害;工业政策也许会加剧市场扭曲,进一步恶化生产要素在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错配。

包容性增长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题中之义。在现代可贸易服务部门,生产率最大化地重新配置可能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因为现代服务业往往对技术和技能的要求更高。为了确保就业机会和生产率同频增长,需要提升低技能服务行业的生产率(如贸易、护理、教育和公共服务),以吸纳更广泛的劳动力。教育投资和技能学习,能够帮助劳动力掌握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所需的技能,这将会是实现这一平衡的关键。此外,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缓解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也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改革,帮助企业和劳动力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变革,反过来也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包容性和韧性。

第三,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将对生产率和就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可能通过自动化取代某些传统工作,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和市场需求。生产率的提升将取决于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速度和应用深度。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因此需要在教育培训、技术转移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政府应为劳动者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转换的机会,帮助劳动者在新技术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就业保障。

概言之,亚太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性转型和政策环境的调整。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亚太地区将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摘译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经济结构性转型:回顾与展望》(2024 年11 月),由郑皓文、郭丹编译)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报告》2025年第6期,仅呈现部分内容。



友情提示:《中国经济报告》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欢迎您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分享;如需商业转载,务请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取得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中国经济报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版面等费用;本刊编辑部负责本刊审稿工作,本刊无任何分支机构,也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为本刊组稿;本刊将对以本刊名义组织稿件并收取费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半月刊,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4种期刊之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智库成果评价和发布平台。现设有封面专题、全局与战略、宏观经济、产业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法治与管理、社会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学家、智库研究、经济随笔等栏目。《中国经济报告》是中国知网、万方、龙源、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率第39名,转载量第45名,综合指数第45名;2022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第18位。《中国经济报告》欢迎来稿:zgjjbg2013@163.com《中国经济报告》联系电话:010-68990699《中国经济报告》订阅电话:010-68353229 67889142获取更多智库资讯,
欢迎关注“中国发展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30 20:24 , Processed in 0.040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